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刘少奇长孙阿廖沙:来自异国的“红三代”(图)
//www.workercn.cn2014-12-10来源: 中工网——《湖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1960年,刘少奇与索尼娅、阿廖沙姐弟以及阿廖沙的外公、妈妈在一起

刘少奇与阿廖沙

2014年,阿廖沙与妻子、儿子、女儿在广州

阿廖沙在广州的工作室(吴江/摄)

  11月24日,刘少奇诞辰116周年,回湖南宁乡花明楼参加纪念活动的阿廖沙闯入公众视野。阿廖沙1955年出生,俄罗斯人,刘少奇长孙,现居广州。

  阿廖沙脸部轮廓清晰,鼻梁挺直,上唇蓄着一丛俄式小胡子,说话时直视对方的眼睛,神情里透着些谦逊诚恳。典型俄罗斯面庞的背后,有一个中文名字:刘维宁。阿廖沙出生于莫斯科。父亲刘允斌是刘少奇的长子,14岁时来到俄罗斯求学。

  相比起成年后逐渐显露的俄罗斯人基因,阿廖沙5岁时的模样更有中国男孩的特质:他展示了与祖父刘少奇第一次相见时的合影,那是1960年,他穿一双有些破旧的鞋子,裤子的腰带有些松垮,直往下掉。被高大的银发老人紧紧搂住亲吻面颊时,阿廖沙的圆脸庞带着点羞涩,看起来像中国的年画娃娃。这张照片和刘氏家族其他成员的合照一起,被阿廖沙从俄罗斯带到中国,放大后仔细保存。每一张照片见证着不同的历史。

  尽管与俄罗斯姑娘玛拉结婚,并育有阿廖沙和索尼娅,为“建设新中国”,刘允斌还是在父亲的召唤下于1957年回国。原本这一家人保持着信件往来,但随着中苏局势的变化,身处莫斯科的阿廖沙一家,逐渐与祖父刘少奇和父亲刘允斌失去联系。多年后,阿廖沙听闻了中国亲人在“文革”时的遭遇:1969年,刘少奇悲惨离世;至于刘允斌,1967年的一个冬夜,人们在包头郊外发现了已卧轨自杀的他。

  阿廖沙的际遇与祖父和父亲全然不同,在俄罗斯,他顺利读书、工作,始终与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退役后来到中国,创办了一家为中俄贸易服务的机构。

  作为刘少奇的长孙,他希望能和中国多些联系。在广州的办公室里,四处摆放着和刘少奇有关的书籍和照片,他想让更多人了解他的家族史。“这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他使用了一个中国化的表达:“正视历史,才能立足当下。”

  “唯一一面 ,他热烈拥抱并亲吻了我”

  最近是刘少奇诞辰116周年,阿廖沙去了宁乡花明楼,当笔者问他“到祖父少年时成长的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

  阿廖沙说:2003年,我第一次回中国就去了宁乡,那时对祖父了解并不多,花明楼的一切都让我感兴趣。关于祖父的史料保存得很好,我还见到了众多的旅行团和参观者。花明楼有祖父住过的房间和用过的桌椅,条件艰苦,书房里没有灯,窗外透过一点小的阳光,他也能看书,这些成长经历让人尊敬。而我在另一个国度最大的城市学习生活,没有可比性。我很早就知道刘少奇这个名字。当时的苏联媒体会报道中国的新闻,报纸上有祖父的照片,母亲也会提到。那时年纪小,他对我而言,是一个祖父的角色,很模糊,弄不清样子。

  1960年第一次见他,我5岁,记得母亲说晚上要去一个地方,一辆黑色轿车接走了我们。来到漂亮的大厅,一位高大的老人,很亲切,热烈拥抱并亲吻了我,他就是我的祖父刘少奇。他带给我很多玩具,也给母亲的家族带来了礼物,一套描画着中国山水画的烟具,和一幅绣着老虎的大丝绸画。因为不熟悉,我靠在他怀里时还有些羞涩。但随后就感受到祖辈的疼爱,不安很快就消除了,那种感受我到现在还记得。

  记不清何时得知祖父去世的消息了,但母亲肯定很早就知道了。我最近收拾俄罗斯的房子,找到了一张泛黄的报纸,上边有一行小小的消息,写的是1969年祖父去世。我对祖父的认识逐年都在发生变化,越发觉得,他能在当时取得那样的成就是多么困难。我认为,他为解放中国和建立新中国贡献了力量,是新中国初期的国家领导人,为中俄关系的友好奠定了基础。他是历史的先驱。

  “家人分离,

  母亲的决定救了我”

  阿廖沙对父亲的印象是:他聪明而有教养,是一个不会让别人受委屈的人。他在莫斯科时非常忙碌,总是工作。他有空时会把中国故事书翻译成俄文,读给我和姐姐听。回国后,他时常写信到莫斯科,表达他对我们的爱。父亲谦逊、有礼的性格传递到我身上,影响了我的成长。我从没有怪罪过父亲离开我们回到中国。我明白他为什么回国。家庭分隔两地并不是父亲的错,祖父跟他说,他必须回国偿还中国和中国人的恩情。

  阿廖沙说:本来有过全家团聚的机会。那时母亲去北京见到父亲,父亲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但母亲有一种微妙的感觉,她觉得中苏关系已经有了变化,希望我和姐姐在莫斯科生活。母亲的这个决定挽救了我和姐姐。后边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很多年后,从遥远的中国朋友那里传来1967年父亲卧轨自杀这个消息,全家都很震动,不知该不该相信,直到后来姑姑确认了这个消息。我以前不相信父亲是自杀,觉得他是聪明、平稳有志向的人。现在越来越了解历史,知道父亲也是先行者,他坚信自己的信仰和方向是正确的,当他被批判为间谍和大众敌人时,就承受不住这种压力,做出自杀的选择,这些是那个时代造成的。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