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山东莒县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群体:追寻那片红色晚霞
//www.workercn.cn2014-09-2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八百里沂蒙莽莽苍苍,东南部坐落着古老的山东莒县。近年来,一项“抢救”工作,让一个默默无闻、几近湮没的群体浮出水面,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群体。莒县人口百万,最多时有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13341人,目前健在的还有987人。其中抗战期间入党的有177人,他们平均年龄87.2岁,年纪最大的今年已经103岁。

  除却泥土的湮埋,拂去岁月的尘土,随着一张张发黄的入党志愿书,一张张沟壑纵横却乐观豁达的面容展现在人们眼前,一组组朴素老党员的群像逐渐清晰起来。

  “是党的人,就要听党的话,跟党走”

  86岁的老太太还能当村支书,简直不可思议!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你很难相信,龙山镇杨家沟村村支书卢翠秀,到现在还在领着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呢。

  “是党的人,就要听党的话!”卢翠秀口齿清晰地说。

  卢翠秀是个“传奇”。她17岁入党,由于工作出色,很快就上了敌人的暗杀名单;55岁时,又被任命为村支书。当时这是个穷村烂村,山高土薄、地少水缺,谁听了谁皱眉头。她一干就是30年,群众过上了好日子,她却好几次险些丢了命。

  “俺娘干村支书,俺也‘搭’了进去。”卢翠秀年纪大了,目前跟儿子杨代国在县城住,已经退休的杨代国就成了老人的“专职司机”,每天到村里接送。“我们当儿女的都不愿意让她再当这个村支书了,可是群众都选她。”杨代国说。

  这些农村老党员,多数没有文化,甚至不识字,当初对党的理解也非常朴素。一旦入党,就真心信党不怀疑,对党的信念始终如一。洛河镇罗米庄一村老党员赵亮昆,是莒县第一党支部——浮来山党支部书记,先后将两个儿子送入抗日队伍,还把老家闲置的房屋全部捐献给村集体。

  他们大多数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更说不出豪言壮语,但不管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他们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小店镇山疃村老党员薛贞翠,由于忙于村里事务,顾不上家,丈夫不理解,扬言她要是不退党就离婚。薛贞翠斩钉截铁地说:“就是跟你离婚,俺也绝对不会退党。”后来丈夫终于想通了,转而全力支持她的工作。

  不变就是最好的忠诚,长久就是最好的检验。现实版的“潜伏”在不止一对夫妻之间上演。小店镇盛家垛庄村老党员盛佃忠、戴还秀夫妻,夏庄镇北汀水村老党员肖善有、田香廷夫妻结婚前分别在各自村里入党,结婚后仍严格保守党的秘密,彼此都不知道对方是党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党员身份公开,才知道实情。

  夏庄镇政协办主任胡顺娟介绍,戚家坡村87岁的孙振喜,是军功章和纪念章挂满前胸的老党员,每次村里开党员会,都提前半小时到,会上的材料都带回家认真看。

  从对组织的态度,也可看出这些老党员的质朴情感。夏庄一村85岁老党员赵西荣,每月4毛钱的党费她都要拄着拐棍走20多分钟,亲手交到村委会,孩子要替她去交,但她执意自己去。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