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着力点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着力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07-29 11:24

  原标题: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坚持各科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紧密融合、同向同行,以此来达到协同育人的根本目的。培养出兼具专业能力和道德修养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坚持实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这有助于缓解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在育人过程中存在的“两张皮”现象。通过思政课与专业课的紧密融合,我们才能有效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专业能力扎实、品德修养好的复合型时代新人。

  显性隐性结合

  教育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之分。新时代整体社会环境和学生群体都在发生变化,思政课显性的教育效果边际效益逐渐递减,思政教育工作要不断改革创新。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传统思政理论课重要性的削弱,而是强调所有课程都具备较强的育人功能,因为高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和趋同性。通过协同育人,把思政课程显性教育和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核心目的都是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思政育人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政教育显性和隐性相结合具体到实践中,既要保证思政教学的“专业属性”,还要保证专业教学的“思政属性”。在思政课学习中,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学生,要通过讲授行业发展的经历、专业学科发展历程、专业理论的演进等内容,激发学生认同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坚定“四个自信”,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专业课教学当中,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生动介绍专业领域发展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状况,引导学生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可见,通过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协同教学,把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出来,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构建思政课和专业课同向同行的课程生态共同体,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联合备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政治素质决定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应立足于教师这一切入点,搭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联合备课的平台,增强教师之间的联系,在研讨中增加双方的了解,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在思政课中引入专业课的案例和内容,积极打造高水平思政教育队伍,进而为两种课程协同育人开展创造条件。

  为此,一要学习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程体系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让每位教师都能明确自身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履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二要搭建教师共享互助机制,完善专业课程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联合备课制度,让双方充分交流、密切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三要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教学沙龙、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等教学活动,设置校内课程思政专项课题,要求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联合申报,为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交流互动创造条件。通过教师之间的密切沟通和互相学习,从而有效推进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为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营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资源共享

  课程是高校育人的主要载体。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要以课堂教学作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联合备课机制的效果。同时,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需协调进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资源共享,立足学生秉性,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多方联合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提升课堂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在具体教学中,应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主题式教学、思政共同体教学、小组学习等,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加深知识理解、筑牢思想根基,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为此,一方面,要在思政教学中强化专业教育。思政课程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比如在面向医学专业的学生讲解“职业道德”的时候,就可以列举有关当下的医学领域的先进事迹展开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何谓责任意识和高尚医德。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例如在学习高数“极值”这一内容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这一问题,同时还可以联系“否定之否定”原理,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是螺旋上升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此外,还应积极运用互联网工具打造线上课堂,诸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确保思政课程教学方式与时俱进。

  共育时代新人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要注重当代学生群体的特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自主性、学习效率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课程教学。在具体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刚柔并济的策略,以此充分提升学生的思政认知水平。

  一是立足学生秉性,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立足学生秉性,教师则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使之能够放松身心、积极享受学习的过程。二是积极实现教学过程“软指标”与考核办法“硬指标”的紧密结合,在日常的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中,考核要素不必遵循固定的范式,要让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能够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其思政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督促其不断提高自我要求、不断驱动自身学习,从而实现自身整体实力的提升。

  总之,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能够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具张力,充分发挥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张辉、张渊,作者单位:陕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榆林学院政法学院)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