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

来源:福建日报
2021-07-27 13:29

  原标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新提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有助于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两个结合”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坚持“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在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伟力,让站在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马克思主义真正发挥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内容体系、思想精髓、话语表达方式等都体现着“两个结合”,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发挥着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品格,是中国人的根与魂。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惟此才能真正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扎根中国的肥沃土壤,成为中国人民自觉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进而发挥引领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经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二者的结合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也能实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取得史诗般成就的密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成立之初的50多名党员到今天的9500多万党员,从屡遭劫难、饱受欺凌、贫穷落后,到自强自信,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造就彪炳史册的奇迹,这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的伟大成就,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些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的方法论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要把握经济社会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了解具体时代的特殊本质、规律和趋势,要同不断变化的具体实践水平和实践要求相结合。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就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主题。革命年代又有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马克思主义要求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深入事物内部了解其复杂性和机制,分析把握历史大势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两者的内在融合,共同发展,主要体现在“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这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在语义上,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释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成为老百姓可以理解的思想;二是在语言上,用老百姓听得懂的中国话表达马克思主义,要让马克思主义变成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因素,成为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体现。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要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思想资源,二者有高度的契合性,比如唯物辩证法与传统文化的朴素辩证法、共产主义与大同社会理想、集体主义与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取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民本思想等等,这些亲缘方面的关系有助于二者的融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常常被理解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从物质观、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的角度阐释中国哲学,以唯物/唯心、辩证法/形而上学的框架和模式重写中国哲学史。这是一种简单化的贴标签,有削足适履之嫌,并不是二者的真正结合。二十多年来,这一状况明显改善。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依托时代和现实需要,真正激活它的生机与活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生根发芽,依赖于它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依赖于它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单向过程。这个看法是不对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双向过程。前一个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过程,后一个过程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过程,两个过程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之中。另有一种观点有意无意地把马克思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对立起来,这也是偏颇的看法。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从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双重视角看,中国共产党都是二者融合的主要领导力量。

  实现“两个结合”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教义和公式,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换言之,它给予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手段。它内在地要求我们决不能一刀切,决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照搬他国经验,必须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条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敌人。

  教条主义的根本问题在于理论脱离实际。它用马克思主义的“语录”套用现实,根本没有激活语录的生命力,不懂语录得以产生的深沉历史和具体语境,从而使得语录和原则变成抽象的干巴巴的教条,不能解决问题,这就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反面。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针对思想僵化、不能解放思想的情况批评说:“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一言以蔽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中华大地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行”的断言,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遏制和压缩教条主义滋生与蔓延的空间。

  (张有奎,作者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