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崔文佳:“风险社会”呼唤科学的精细化治理
//www.workercn.cn2015-08-19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安全生产中的任何一丝侥幸都是对责任的消解。层层松劲、不断稀释,当曾经重于泰山的责任变成一推就倒的空壳,灾难也就不期而至了。逐个环节校准责任偏差,“大概齐”式的治理显然不行,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革新观念、精耕细作,始终在实践中尊崇科学规律、敬畏科学标准。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社会”,“以人为本”必须成为城市治理中永远的信仰。

  连日来,人们持续将关切的目光投向天津。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再一次敲响了公共安全的警钟。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天津市组织强有力力量,全力救治伤员,搜救失踪人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李克强总理亲赴事故现场,看望慰问消防队员、救援官兵和伤员及受灾群众,部署下一步救援救治、善后处置和安全生产工作。

  这样的画面,我们并不陌生。近些年来,这样那样的公共安全隐患就像一只只潜伏着的猛兽,人们提高警惕时,它们静默不动;一旦麻痹大意,它们便纵身而起。为此,我们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巨大,收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从各级领导到社会各界,纷纷把“安全责任重于山”挂在嘴边。但这场爆炸再次证明,警言并不足以阻止悲剧重演。有个公式——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78,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3,说的就是毫厘之距,在不断累积中却可能差之千里。安全生产也是这个道理,任何一丝侥幸都是对责任的消解。层层松劲、不断稀释,当曾经重于泰山的责任变成一推就倒的空壳,灾难也就不期而至了。

  逐个环节校准责任偏差,“大概齐”式的治理显然不行,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革新观念、精耕细作。一直以来,地方上干事创业的劲头很足,上项目、搞工程、抓生产,好不热闹。但往往正是这份澎湃,冲昏了不少企业主乃至相关部门的头脑。唯GDP增长马首是瞻,对经济效益的偏执超越对生命的敬畏,对政绩光鲜的追求超越对公共安全的重视。如今,人们看待经济发展的心态更为理性,坚决不要带血的GDP;民生问题也不再是简单的吃饱穿暖,而是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政府部门“一俊遮百丑”的老观念,粗放式的管理水平,在新形势下必须要革新。管理水平精细化,不断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能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也才能在事故发生后有效处置、减少损失。

  精细化治理,关键要建立在科学之上,始终在实践中尊崇科学规律、敬畏科学标准。纵观各类安全事故,一大共性便是人为因素占主导。制度也有、规定也有,但不当回事的心理,就可以让一切化为乌有。比如民爆生产销售企业,对生产设施的安全距离、存储限定量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本次天津港爆炸事故中,依据规定本不该建的7号危险品货柜,不仅顺利拿到了相关部门的安评、环评,更与居民区、医院为邻;危险品的具体种类理应一目了然,实际却情况不清、尽是盲区,为确定爆炸原因增添了难度……这些明晃晃的问题说明,倘若缺乏科学的态度,再先进的安全理论体系,也会沦为摆设;再细致的安全防护网络,也挡不住风险猛兽的袭击。

  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社会”。无处不在的风险,让人们生活在文明的火山口上。是否夸张暂不置评,但确实点出了我们面临的安全形势。放眼长远,我们更需要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相伴始终。越往前发展,我们面临的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安全风险会越复杂,新情况、新问题会越多。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明确发展的终极目的,少沉醉于创造了多少GDP、盖起了多少高楼大厦这些指标,而真正去看老百姓是不是安居乐业,千家万户的日子是不是幸福美满。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必须成为城市治理中永远的信仰。

  每一次公共安全事故,都是一次对矛盾问题的粗暴呈现。“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在安全问题上,痛定思痛,不唯经验,不存侥幸,认真吸取血的教训,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才可能不再被那些隐而未发的风险和隐患所吞噬。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