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我思我在-正文
亲爱的日子
//www.workercn.cn2014-10-2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曾经有位评论家说过:“看一本小说,不要看他写了什么,而要看他没有写什么。如同你听朋友讲话,不要听他讲了什么,要听他没有讲什么。”

  无论多么真诚的语言,都不会将内心某种最隐秘情绪不加修饰地表达出来。尤其,愈是赤裸裸的表达,愈促发人们去探究言外之意——比如我们会指责有的“艺术家”成为“市场的奴隶”,或者其他。

  这几天,被称为“鬼才”的何立伟先生个人展在长沙引起轰动,展览的主题叫“亲爱的日子”。

  何立伟一本集合了许多有趣故事和平凡人物的随笔,也叫《亲爱的日子》,书里有他亲手绘制的很多漫画,幽默地传达着他对“日子”的见解——“在白天总是遇到快活的人,在晚上总是遇到伤心的人”,“生活的创意就是让熟悉的老婆给你最陌生的吻”……

  看何立伟的书,参观他的摄影作品和画,各个阶层的人都能会心一笑,找到寻常日子里充满率真与童趣的幸福感——“个人是渺小的,于是个人的展览在这个宏大时代,就是展示一个人的渺小。但渺小也是一种温暖的力量。”何立伟这样诠释他的展览。

  温暖的力量就是正能量。参观完展览,很多人获得了快乐,获得了感动,也更加珍视生活。这促使我们反思:是什么掠走了我们内心的温暖?

  愤世嫉俗、悲天悯人也许是一种艺术精神,但醉心于寻找“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中独特的美”,每一个细胞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也应该是一种艺术精神:率性,少机心,一派天真气——文学艺术传递真善美,其本质也应该是传达对人类生活最本真的爱,热爱艺术与热爱真实的生活是一致的。因此,“寻根文学”著名的旗帜性人物韩少功援引美国著名艺术家安迪·渥荷的话提醒:在异常发达的资讯时代,“未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5分钟”。

  在韩少功看来,如果一位作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对文学热爱,而只是为了追求名或利,那么,当有其他更好的途径或者方法可以追求到名和利时,这位作家极有可能离“文学”而去。

  诚然,我们不能愧对这个“伟大的时代”,但与此同时,作为作家、艺术家或其他什么家,都应该摒弃“搭便车”心态,捡回“本初之心”——传播正能量,仅仅与这个人有关,与这个人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有关。

  由此,我们不禁要问:当今之世,有几个人觉得日子是亲爱的?到底是什么侵蚀了我们对亲爱的日子的温暖感觉?

  谈及这点,作家宋元说得实在太好了——“日子里只有太多的焦虑、压力、郁闷、烦躁、沮丧,永远也无从满足的欲望。这些东西败坏了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兴趣,大家的情绪都不好,看谁都不是亲爱的。这些东西也严重地摧残了很多作家的写作,他们的作品字里行间充斥了没有道理的紧张感,忘记了应该如何从容优雅地叙述——他们本在做着有关文明的事,却摆出暴徒的架势,动着商人的脑筋,起码的应有的品味正在从我们的文学里一点点消失……”

  是的,表达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在拥抱名与利之前,应先优雅地、真诚地拥抱“亲爱的日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