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重点推荐

【市场观潮】应急防灾用品市场想象空间大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2020-04-14 07:09:02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疫情的到来,让很多人建立了家庭防灾储备意识,我国的官方储备机制也正在强化,这背后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应急防灾用品市场。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不仅武汉等疫情严重的城市和地区,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医用设备、防护服、口罩等物资紧缺和相关供应链切断等问题,给医疗急救和疫情防控带来不便,反映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存在短板。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防灾意识较强。很多企业和家庭日常都备有防灾用品。几乎每家都备有一个大箱子,里面水、食品、手电筒、药品等应对灾害的必需品一应俱全。地震救急包也越来越成为日本每个家庭必备的东西,里面装满了应急所需的物品。

  日本还开发出很多用于防灾的商品。比如不用水的洗发剂——只要将其抹在头发上并搓揉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净,头发的污垢就去除了。此外,还有可燃烧100小时的蜡烛,手动发电的照明灯等。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我国居民囤积各种方便食品时,国外却开始囤积各种防灾食品。事实上,防灾食品早就在国外成为一个独立的食品种类,日本也形成了庞大的防灾食品市场。在2011年311大地震后,日本防灾食品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据日本富士经济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熊本大地震发生后,相关市场的销售额更是同比增长了37%。

  急速增长的市场引来了大量企业跨界入行。去年6月,日本著名牛肉饭品牌吉野家推出了“防灾罐头饭”,正式开始进军防灾食品领域,一上市就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近些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借鉴防灾方面的先进经验。2014年,北京市民政局首次发布了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鼓励有条件的市民家庭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更好地应对突发灾害。家庭应急储备物资的准备出发点主要考虑功能性、重要性、可靠性、便携性以及经济实用等因素,基本内容包括急救药具、应急物品和工具等,使家庭成员在灾害发生时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自救互救。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灾后70%的受困者都是靠自救或互救得以幸存。之后,宁波、洛阳、海口、天津等城市也发布了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这次疫情中,也有专家建议,应调整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种类,做好满足相应需求的物资储备工作。过去我国的救灾物资主要集中在粮食、衣被等传统物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传统的救灾物资之外,还需要考虑老人、妇女、病人、少数民族等不同群体的需要。此外,还应鼓励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的应急食品和各种物资的研发和生产。

  虽然我国应急防灾市场有较大的想象空间,但目前我国应急防灾用品市场尚处在起步阶段。以防灾食品为例,近年来,外界对自热食品的营养、口味和安全性都发出了一些质疑声。无论如何,应急防灾用品广阔的市场前景,值得企业尝试和探索。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瑞幸造假给资本市场上了一堂警示课

    曝财务造假22亿元人民币后的一周时间,瑞幸引发的资本市场“余震”不断。在“全球最快IPO公司”的光环下,这家咖啡公司的造假事件迅速成为广泛关注的公众事件。在舆论的放大镜下,做空机构、相关中介机构,甚至一款相对冷门的保险——董责险(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都被迫“出圈”。

  • 中工时评:让更多优秀工人走上劳动教育课讲台

    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并且“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并且培养出“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 中工时评:为全球抗疫和提振经济贡献中国力量

    7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次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挑战,只有携手应对,众志成城,方能化危为机,共创美好未来。

  • 中工时评:借口疫情严重搞就业歧视,绝不容许!

    疫情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是短期的,但我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则是永恒的。某些地方和企业以疫情严重为借口做出就业歧视的荒唐行为,从小我方面而言是过度的应急反应;从大我方面而言,是损害战“疫”大局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失德违法行为。对此,有关各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迅速纠正,严肃查处。

人物

  • 【你有多美】“即使撤离,仍心系武汉”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完成使命!

    4月12日下午,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C栋9层病区,还有最后两名新冠肺炎患者。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与武汉同济医院的医务人员共同进入病区,将最后两名患者转运至该院ICU,C9病区作为最后一个由医疗队接管的病区,随之正式关闭。两天后,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将离汉返京,成为最后撤离的一支医疗队。

  • 刀尖舞者 专访院士陈孝平

    4月8日,武汉“解封”,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和同事们却并未放松。他说:“对待病人,要像大人背小孩过河一样,一定要安全送到对岸。只要还有一个病人,我们就决不放弃。”

  • 一线抗疫群英谱丨楚立云:与患者“有缘”更有爱

    4月8日零时,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制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遥望空中一轮满月,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七科护士长楚立云思绪万千。她牵挂在家乡的亲人,也牵挂在院区曾经护理过的患者。

  • 中国人的故事|【榜样家书】蔡毅 朱玥:灾难,教会我们什么?

    蔡毅是武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主任。前段时间,他因发文讲述战疫经历、呼吁大家做好自我隔离、不要辜负医者眼泪而被大家熟知。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