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重点推荐

剧作“注水”,弃剧还是倍速播放?

何勇海
2020-04-09 07:03:13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近期热播的《新世界》《安家》等电视剧高开低走,尽管拥有孙红雷、孙俪等一批成熟演员,题材也不乏闪光点,奈何拖沓的节奏、浮夸的表演,令不少观众摇头叹息.面对好戏注水,差评、弃剧和倍速播放成了观众常见的选择。(见4月7日《文汇报》)

  国产电视剧注水的问题由来已久。注水的电视剧,剧作叙事拖沓,情节冗长,艺术水准降低,直接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

  别以为注水是“烂剧”的专利。如今,一些好题材电视剧,或者说,在开播前期口碑还算不错电视剧,也难逃注水的嫌疑。如开播前备受期待的行业剧《安家》,不仅被硬生生拉长了集数,还拓展出多条支线剧情,好好的女性职场剧一下就变成了婆婆妈妈的情感剧。

  “烂剧”会被观众很快弃剧,这当然是这类剧作的悲哀。而被注水的所谓“好剧”,则会享受到“倍速追剧”“微博追剧”等待遇,这同样值得创作者们深刻反思——你不潜心创作、细心打磨,观众也不会慢慢品味、细细咀嚼。

  一项调查显示,超七成年轻人在视频平台追剧时会开启“倍速”功能、“只看ta”功能。有人表示“不开倍速都不适应”“看完预告等于追完一集”,甚至还有不少观众会直接通过微博搜“剧透”。

  有人或许要说,“倍速追剧”也是一种观剧方式,但 “倍速追剧”只称得上是浅娱乐,是在消费快餐文化;而“一帧都不想错过”地观剧才是深欣赏,符合观众在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样的剧作才是真正的优质好剧。试问,有哪个创作者一开始就是为了将自己的作品打造成快餐? “倍速追剧” “微博追剧”是打向注水剧的一记响亮耳光。

  当“倍速追剧”“微博追剧”成当下年轻人流行的观剧方式,电视剧行业的确该反思注水行为了。

  观众口碑是检验电视剧作品成功与否的不二法则。尤其是那些优秀题材的电视剧,更该用高品质创作挤干水分,免得白瞎了一个好题材。当然,仅有倡导不管用,电视剧集数是我国电视剧买卖交换的基本单位,如果可以变革以集数购买电视剧的购销模式,综合剧作品质、预估收视率、社会影响力等多种因素定价,或许对于对避免电视剧注水有一定作用。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让更多优秀工人走上劳动教育课讲台

    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并且“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并且培养出“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 中工时评:为全球抗疫和提振经济贡献中国力量

    7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次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挑战,只有携手应对,众志成城,方能化危为机,共创美好未来。

  • 中工时评:借口疫情严重搞就业歧视,绝不容许!

    疫情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是短期的,但我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则是永恒的。某些地方和企业以疫情严重为借口做出就业歧视的荒唐行为,从小我方面而言是过度的应急反应;从大我方面而言,是损害战“疫”大局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失德违法行为。对此,有关各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迅速纠正,严肃查处。

  • 中工时评:积极有序推进抗疫一线职工疗休养

    目前,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援汉医疗队开始回撤,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交通卡口和防疫检查站陆续撤销,不少景点有条件恢复开放。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工会也开始恢复本年度的职工疗休养计划,例如杭州市总工会组织100名坚守社区防疫一线的职工走进余杭大径山开展疗养。

人物

  • 谢谢你,“迷彩车队”!守住了武汉的“运输生命线”!

    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识大体、顾大局的武汉人民与武汉人民并肩运输物资,子弟兵来了!为缓解“封城”带来的物资调运压力保证疫情期间武汉市民生活物资正常供应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担负物资运输保障任务。

  • 新冠肺炎患者ICU里的青年护士:我们不需要你记得

    导读:“在ICU病房里,你不认得我们没关系,我们不需要你记得,我们只希望你康复,这就是最大的回报。

  • 直播莫负“隔着屏幕的信任”

    近日,罗永浩开启直播带货首秀,观看人数超4800万人,且“战绩”不斐。作为一个“有故事的人”,罗永浩除了创办锤子科技,还曾做过英语老师、办过网站、成立培训机构等,此次他以主播的身份直播卖货,消息一公布就自带话题性。虽不乏吐槽和唏嘘之声,亦有众多网友纷纷为其动容:“不断尝试,屡败屡战,精神可嘉”“比摔倒的次数多爬起来一次就是英雄”……

  • 抗疫日记:这个春天,是刻在记忆里的春天

    随着出院病人的增多,确诊病例的减少,从前紧张拥挤的病房,如今已经空出来许多。处理完手头的工作,我开始打扫空房间,每走进一间病房,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幕幕难忘的画面......在“红区”工作的陈敏。5床的老奶奶和6床的老爷爷是一对老伴儿,爷爷的病情比较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看着老伴儿一天天消瘦下去,老奶奶很是着急。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