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两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工人王军:攻克了热轧领域三大世界级难题
//www.workercn.cn2017-01-10来源: 劳动报
分享到:更多

他攻克了热轧领域三大世界级难题

记唯一两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一线工人王军

  5项先进操作法命名、36项技术秘密认定、186项国家和8项PCT国际专利授权……很少有人能想到,这是一位一线工人获得的荣誉。

  始终扎根生产一线的王军,凭借精湛技艺和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我国热轧轧机装备研制及维护领域知名专家型技能人才。他专研而且执着,攻克了层流冷却关键设备技术等热轧领域三大世界级行业难题,彻底改变了以往此类核心装置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2016年王军的创新成果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摘下科技皇冠上的明珠,他也是目前唯一两获殊荣的一线工人。

  车间里走出的“创新家”

  在别人眼里,王军“一拍脑袋就是一个先进操作法,专利一个接一个”。而他说,是宝钢成就了自己。

  1987年9月,王军从宝钢技工学校毕业,成为宝钢热轧厂精整分厂生产综合作业区的一名剪刃组装工。“其实我当时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八级钳工,并没想当什么发明家。”王军笑道。

  刚进入单位,王军就被浓重的创新氛围所感染。宝钢从上至下都重视创新,设立了科技创新机制,小到合理化建议,大到技术专利,都会配套相应的奖金以资鼓励。此外,宝钢每年还会举办相当规模的群众性创新活动。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着大家创新欲望。例如有一个‘员工创新铁马制’,其中一项就是员工在申请到专利后不仅能拿到一定奖金,该专利在日后的应用过程中如产生效益,还可以按照百分比再次奖励。

  和世界难题“较劲”10年

  热连轧层流冷却系统对于钢铁生产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对热轧带钢板形、性能、表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生产高质量高精度热轧带钢的基础。不过,传统的热连层流设备技术存在带钢性能不均、水电消耗高、辊道电机寿命短、装置故障率高等诸多缺点,要炼出好钢板,就要实现系统对轧件温度分布均匀性的控制,而这在世界钢铁业来说都是一个难题。

  层流冷却设备的技术难题究竟有多难?这项技术之前只有德国和日本两国的研究略有成效,但耗时长久且引入国内需耗费2个多亿资金。王军没有退却,一头扎进了项目中,最终构建了基于带钢热轧实时全宽温度的层流冷却系统,发明了柱塞式层流冷却水宽度调节装置,发明了下置式辊道间高温高湿环境的测温装置,设计了柱塞式层流冷却水宽度调节装置制造及装配工艺,并研制了相关辅助装置,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

  王军已经花了10年时间和这个世界难题“斗争”。该项目成果于2009年开始应用以来不断得到持续优化,在宝钢股份年产量500余万吨的热轧2050mm产线高品质带钢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不仅社会和经济效益重大,还解决了整个行业上世纪以来一直寻求突破的技术难题,该研究成果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为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保障,是宝钢工人立足岗位创新渡过钢铁行业严冬,实现宝钢现代热连轧技术引领者愿景的探索范例。

  此项目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8项、国际专利授权6项、软件著作权申请2项,获得国家发明金奖2项、国际发明金奖2项。

  同时,该项目成果在节能和环境保护方面效果显著,平均提高热轧带钢成材率0.8%、节水36%、节电25%以上,解决原有设备报废并投巨资新建影响整体物流平衡的困难,填补一项行业空白。

  工作室鼓励传承创新精神

  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更多人,让他们也走上学习创新和岗位成才道路一直是王军心之所系。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技术型工人,2000年宝钢热轧厂成立了“职工创造协会”,王军兼任该协会会长达16年,培育出5名宝钢工人发明家,带领创新团队共申报国家专利超过800项,囊括国内外各类创新成果奖87项,近5年创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3亿元。

  2008年,公司支持他成立了“王军创新工作室”,目前该工作室有15名成员,以一线工人为主,其中年纪最小的30岁,最大的52岁。王军说,创新室的每个人都必须是创新骨干,为了鼓励持续创新,工作室要求每人每年要有一项创新专利和一项企业技术秘密,连续两年都有才能成为正式成员,若有一年断了将退回预备成员。

  王军创新室针对群众性创新的几大块工作有针对性落实责任人员和具体措施,做好对创新项目推进全过程跟踪;同时加强培育新苗子,制定了育苗计划,一帮一结对子。2014年新增科研效益6603万元、专利申请数71.9件、专利效益1948万元、发明专利受理数35.35件、发明专利效益967万元、技术秘密认定数190.5项、技术秘密效益3775万元、合理化建议效益8232万元。热轧厂员工合理化建议积分位在宝钢总部前100名占了20位。

  近几年,工作室已培养出5名工人发明家。王军工作室连续12年获宝钢创新排名第一,共获专利750项,获国内外各类创新成果奖87项,近五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13亿元。

  目前,在宝钢股份热轧厂已形成王军创新室、发明创造协会、孔利明式创新小组、全厂群众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的四个层次的群众性创新工作机制和平台,形成了自下而上支撑、自上而下指导,王军创新室从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促进知识、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及其更新、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窗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