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何金良:为输电线“穿上防雷外套”(图)
//www.workercn.cn2016-12-05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照片由何金良提供

  他在国内最早提出采用线路避雷器来改善输电线路防雷性能,在国际上最早研制出110—500kV免维护的固体绝缘线路避雷器,为输电线路防雷提供了最为关键的设备。

  大众眼中,科学家大多是不苟言笑、神秘严肃的,他们的生活大概也是单调无趣的……而眼前这位“抱怨”加班是为了躲避在家做饭、被同事戏称“活得像神仙”的何金良教授本尊,让“科学家”多了几分亲近感。

  近日,清华大学电机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所长何金良在葡萄牙艾斯特里托召开的第33届雷电防护国际会议上,获得2016年鲁道夫·海因里希·戈尔德奖,表彰其在电力系统雷电防护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

  特高压、三峡和青藏铁路等输变电工程,以及奥运场馆等10余项国家重大工程中,都蕴含着何金良的智慧。

  坚持源于责任

  何金良的幽默感与他的智慧和才华一样,隐藏在他的个性中。初冬北京一个周日的下午,清华园明德路边上的三层小红楼里,何金良正在办公室准备第二天要讲授的两门课的内容。本就不大的办公室堆满了专业书,何金良打趣地说:“我的专业书都在这里,家里放的是文学类的书。等我退休了,这些专业书我一本也不带回家,或许潜心写点小说。”

  何金良最早接触到雷电防护是其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本科学习期间。1988年,何金良本科毕业设计时跟着老师开展了全封闭变电站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研究,算是踏进雷电防护研究这道门槛。

  “刚开始能有什么兴趣?不过是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跟着老师学了点专业知识。但我觉得,既然选择这门科学,就有一份责任在,也就努力坚持下来了。长久以往,责任变成了一方坚守。”何金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其实我们对雷电并不陌生。雷电是联合国公布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是自然界最具破坏性的力量之一。资料显示,地球上平均每天会发生大约800万次闪电。

  在不断研究学习中,何金良了解到雷击是造成输电线路闪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跳闸率较高地区,高压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中,由雷击引起的次数约占40%—70%。何金良说:“如何有效地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2008年南方电网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共计跳闸2599次,其中雷击跳闸1588次,占总跳闸数的61.1%;2012年8月11日,南方电网发生交流单相跳闸,最终导致五回直流系统换相失败的严重事故,广东地区瞬时负荷损失近一半。“雷电的强破坏能力,造成了雷电防护的难度,而雷击的随机性则使科学家难以有效、系统地进行研究。”何金良说。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