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刘云良:爱上鱼骨造型(图)
//www.workercn.cn2016-11-09来源: 宁波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刘云良和他的“鱼骨造型”作品。(陈朝霞 摄)

  活灵活现的飞天蛟龙、轻盈展翅的仙鹤、亭亭玉立的荷花……在位于象山书城的象山文化产品创意园,这些精美别致的“鱼骨造型”泛着玉色光泽,古朴而新颖,吸引着观者的目光。作品的主人就是今年48岁的刘云良———象山县级非遗“鱼骨造型”传承人。

  说起自己和这门技艺的渊源,从小生长在石浦镇东门岛的刘云良告诉笔者,这是祖传的手艺。“小时候印象很深的是,祖父、伯父、父亲捕鱼回到家,空闲时就摆弄家里吃剩的一堆鱼骨头,制作出的鱼骨鸟等各种鱼骨造型就成了我小时候爱不释手的玩具。”刘云良回忆,从小耳濡目染,自己不知从哪天开始也爱上了这门技艺,“本来要当作垃圾被丢弃的鱼骨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艺术品,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于是,搜集各类鱼骨成了刘云良热衷的事情。邻居知道他的技艺,有了鱼骨,会给他留着;岳母是做渔产品生意的,自然成了他得天独厚的原材料“供应商”。不过他并不满足于这些“成果”。“在食堂看见别人吃剩的鱼骨鱼刺,我会拣上一些;有时还跑到菜场专门买些鱼,囤积鱼骨鱼刺。”他说。

  刘云良告诉笔者,“鱼骨造型”不染色、不用笔、不修剪,完全根据鱼骨、鱼刺和鱼鳞等天然形状,原生态随形组合制作出各种造型,因而构思非常重要。“有时候把手头上五花八门形状的鱼骨摊开,盯着看上几小时,甚至静静地思索几天,然后脑海中便有了灵感。”刘云良介绍,除了天生对于“鱼骨造型”的敏感,后天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为此他会去查找相关资料,并买来很多艺术方面的书籍,从名家的国画、雕塑等作品中获得启发。“要想创造好的作品,博采众长非常重要。”他表示。

  作为非遗传承人,刘云良不忘自己传承与创新“鱼骨造型”技艺的责任。为此,在传统的鱼骨鸟造型的基础上,他除了新设计制作出栩栩如生的飞龙、十二生肖等各种动物造型外,还结合枯木等元素,新推出了梅兰竹菊、荷塘月色、虾蟹鱼贝等各种雅致的创意“鱼骨画”。不仅如此,在他的影响下,妻子、儿子也能制作各种“鱼骨造型”作品,他们一家成了名副其实的“鱼骨造型之家”。

  让刘云良开心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他的“鱼骨造型”作品,还有很多中小学生专门到他所在的东门岛中国渔文化艺术村学习这一技艺。为此,刘云良总是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技巧、手把手教大家。每次看见孩子们制作出一件件精巧的作品后发出惊叹和喜悦的笑声时,刘云亮就很欣慰。他说:“这门小众的艺术能为更多的人知道,能传播得更远,这是我们传统渔家值得自豪的事情。”

  本报记者 陈朝霞 象山记者站 俞 莉 陈光曙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