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科学伉俪携手攻克世界难题:“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图)
//www.workercn.cn2015-03-31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11年的那缸酸菜

  2011年春天,在一个城乡郊区的居民区里,住进了一批青年人。他们看起来像书生,日子过得却像民工,“群居”在一套毛坯房中,拎着馒头早出晚归,房间里还腌了一大缸酸菜。这群年轻人,就是马晶和谭立英率领的科研团队成员。

  “我们天天吃馒头酸菜,可和谭老师有直接关系。”团队骨干成员于思源教授介绍,从2007年1月起,马晶和谭立英率领团队启动了利用海洋二号卫星进行星地激光通信链路试验的工作。课题组开始“群居”的时候,正是中国卫星激光通信技术从实验室迈向空间试验的关键环节。

  于思源是团队的“大管家”。在科研任务之外,他被经费问题折磨得欲哭无泪——要进行空间试验了,却连入住基地宾馆的钱都拿不出来。原因有二:一是所有实验设备、器件和材料,谭立英都要求买最好的;二是谭立英坚持把任务目标由每秒下传20兆数据提高到每秒下传504兆,这需要额外添置设备和元器件,直接导致经费超支。

  怎么办?谭立英还是老办法——自掏腰包。她在附近小区租了套毛坯房,又从家里运来电饭锅、窗帘、大米,就让师生们自带被褥搬了进去。日子必须精打细算,谭立英就亲自给大家做饭,还动手腌了一大缸酸菜。

  那段日子里,大家都无比紧张。实现星地激光通信,要在距离近2000公里的卫星与地面站之间,在时速28000多公里的相对运动条件下,进行双向极窄光束对准。“都说‘针尖对麦芒’难,卫星光通信可比这还要难上百倍。”团队的技术“主心骨”马晶说。

  “群居”了近9个月后,奇迹出现在人们眼前:在擦肩而过的海洋二号卫星与地面站之间,“针尖对麦芒”成功了——我国首次星地激光通信试验取得成功,这是国际上首次成功进行的星地直接探测高速激光通信试验!

  那是2011年10月25日的清晨,风清云荡,黄叶漫天。54岁的谭立英痛哭不已,20年的辛酸苦辣,宛如一条白练,在滚滚泪光中汹涌而来。

  欣喜之余,马晶重拾荒废20年的爱好,赋了一首《贺新郎》:“日日奋战夜色里。记不得,月圆月缺,春风又绿。”得知喜讯,被“散养”了20年,已远赴加拿大留学的女儿这样和道:“千里之外候佳音。喜极泣,无知顽童,也将而立。”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