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科学伉俪携手攻克世界难题:“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图)
//www.workercn.cn2015-03-31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24年专注卫星激光通信研究的哈工大教授马晶(左)和谭立英(右)。 冯健摄

  在北国冰城,记者见到了这对以“痴迷于科研”著称的科学伉俪——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光通信技术研究中心教授马晶和谭立英。

  眼前的他们韶华虽逝,但痴心未改:“为国家建立天地间的激光高速信息网络是我们的梦想,一生做好这件事是我们的最大快乐。”

  青年教师的“痴心妄想”

  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得需要从卫星下传给地面的信息越来越多,星地之间的通信能力成为考验全世界航天科技的一道难题。作为拥有大数据传输潜力的新技术,卫星激光通信日益成为国际科研热点。而这个领域正是马晶和谭立英24年来矢志不渝的研究方向。

  所谓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就是在卫星与地面、卫星与卫星之间,通过激光光束链接,实现大数据高速通信。在马晶和谭立英从事研究之前,卫星激光通信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

  1991年秋天,哈工大物理系青年教师谭立英在准备硕士论文时,看到一篇关于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的外国文献。她眼前一亮,毕业论文就做这个课题了!但在当时,这纯属“痴心妄想”,包括导师在内,没有人支持她。

  “明明是个好方向,为什么不能研究?豁出去了,我就要做这个选题,大不了不毕业、不评职称!”34岁的谭立英犟劲儿上来了。幸运的是,她得到了丈夫马晶的支持:“我在欧洲核子中心做访问学者时,就接触过相关资讯,这肯定是国家未来急需的高精尖技术。我支持你,没有经费就从家里拿,咱们一起干!”

  中国卫星激光通信研究,就这样在哈工大拉开了序幕。

  一对青年教师要挑战世界前沿科技?!这注定,是一条孤独而艰难的拓荒之路。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实验室,就借了一间潮湿的地下室;没有实验仪器,就找来一些废旧仪器自己改造;没有启动经费,就将家里积蓄拿出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成了他们的工作模式,5岁的女儿也自此进入了“散养”模式。

  困难重重,谭立英的犟劲儿却一直没改:“就是要从观念和技术上全面打破国外‘紧箍咒’。”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反复的论证和试验,马晶和谭立英终于在1995年完成了卫星激光通信的概念研究,并开展了初步的单元技术研究。由此,他们才得到经费和人员支持,逐步组建起由百余名师生组成的科研梯队,成立了空间光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创建了卫星光通信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

  什么叫原始创新?必然是没有人做过,自然也没有人知道能不能成功、何时能成功。年复一年,路迢迢、梦无期,眼看同事们纷纷摘得“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等桂冠,只有“实验室主任”头衔的马晶和谭立英却始终专心致志,埋头带领团队冲击世界级科研难题。其间辛苦,他们甘之如饴。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