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车创收”,4S店还能再“拼”些吗?-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网评

漫画评论

“砸车创收”,4S店还能再“拼”些吗?

李英锋
2020-10-21 07:52:24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糊涂账” 赵春青 图

  近期,记者先后应聘进入两家知名汽车品牌4S店卧底暗访,发现员工将送修汽车原本完好的水箱框架砸坏后才拆解定损等乱象,店员表示“每个车都砸,要不然你哪挣钱去啊?反正保险公司会给钱。”此外,记者还发现4S店存在虚假清洗保养、截留超量油液等问题。(见10月19日《新京报》)

  记者卧底戳穿了汽车维修的坑人套路。实际上,在手机维修、家电维修等领域,也不同程度存在着先弄坏再修理、偷换零件、虚报价格、虚报修理量等问题。维修保养中的乱象大都属于行业通病,实质都是薅消费者的“羊毛”,甚至薅保险公司的“羊毛”,这扰乱了汽车维保市场的秩序,也践踏了诚信底线——如果以“先砸后修或先砸后换”等方式骗保,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犯罪。

  种种乱象对消保维权机制、保险管理机制而言,意味着漏洞和不足。相关部门、保险机构等应该全面反思,用更高质量的履职,举一反三地查找问题根源,进一步健全相关监督机制,规范汽车维修保养行为,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保险市场秩序。

  当然,汽车维修领域中的不少问题都具有隐蔽性、专业性,要想发现并不容易。但记者能发现的问题,对于拥有更多资源、更强能力的监管部门、保险机构等来说,应该更有理由发现,进而采取有效行动和措施。

  餐饮领域的“明厨亮灶”机制,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经营者形成了某种倒逼规范效应;有些手机维修商也向消费者开通了后台维修监控系统,让维修处在消费者眼皮子底下——那么,相关部门是否也可借鉴上述经验,要求汽车维修商对车辆维修保养全程视频监控,并向监管部门、保险机构、消费者等开放监控通道,分享监控资源。事实上,有些4S店已经可以做到实时收看车间内的维修情况。

  此外,监管部门也可安排相关人员对汽车维修商进行更深入地调查,或者鼓励相关内部举报等;保险机构应该加强对验损过程、修理或更换部件的检审把关;市场监管部门、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等应依法监督维修商严格履行明码标价、明确事先告知等义务,要求维修商如实记录经消费者确认的维修部件和维修用料情况,并保存维修记录一定年限,以备相关部门检查或解决维权纠纷。对发现问题并核实属实的维修商,监管部门必须依法处罚,并关联信用惩戒,记入市场主体征信系统,使其付出多重代价。

  说到底,要整治汽车维修行业中的乱象,不能只依靠消费者单打独斗,不能只寄希望于经营者的自律,而记者卧底等第三方监督力量对实现长效监督也并不现实。只有监管“正规军”的依法高效履职,监管之手的强力、长效介入,才能为消费者、保险机构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