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小河流水
舒添宇
//www.workercn.cn2018-01-16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有一条小河,流在我的心间。 
  一条河就是一位慈母、一位良师、一位挚友。 
  少年时期的生活离不开小河。我喜欢坐在河岸边把脚丫子浸泡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拨弄水草,拍打水面激起一串串水花的感觉真是惬意。每当夕阳西下,绚丽的晚霞给河面撒开朦胧的薄纱睡衣,流水潺潺,奏响了山村小夜曲,引来星星月亮作伴,把“沉醉不知归路”的我们送回梦乡。多少年了,我跟小河保持着某种默契。小河就是我的一个梦。我有时痴痴的想,我不就是河里的一条小鱼,或是一株水草、一枚卵石、一只痴情的水鸟。 
  仍记得在村小学读书,一个个质朴的有些土巴味的“土特产”老师,不是叫叔叔就是叫伯伯的,课堂上一板正经,下了课照样开没大没小的玩笑。他们在课余侍弄着自留地,来去匆匆的身影,在我看来是小村里最美丽的风景。看不出他们有丝毫的怨怒,春去秋来,把一个个鼻涕虫拉着走出大山。 
  上中学了,来到离家稍远的镇上学校。小河顺流蜿蜒而过,那河水清澈见底,青山、蓝天、白云倒映水中,课余时间打水仗、摸鱼,光溜溜的卵石上、生满水草的河滩留下了我们的笑声和自由,夏天晚上偷偷地钻进小水潭冲凉,此乐何极!那时候,简陋的校园,简单的生活,单纯的理想,让我们觉得天地是无限广阔。周末回家,更加自由了,总喜欢跟着母亲到河里洗衣服。多少年来,母亲弯腰浣衣的情景,那极有节奏的动作蕴藏着舞蹈艺术的韵味,不禁让我潸然泪下。朦胧间,波光粼粼的小河上,一对母子,儿子痴痴地看着母亲吃力搓揉,洗衣粉的泡沫把母亲烘托得像圣母一样端庄冰洁,民谣一样醉人的嚓嚓声和着水流的节拍。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欲望:欢快的小河从哪里来的?不能停下来吗?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快快长大,到远处去找小河的家,那儿就是源头。”母亲那深邃的眸子隐藏着多少人生智慧和经验。是啊,小河是有灵性的,是成长的,它安静平和、不卑不亢地流过荒凉、贫穷、丰腴、繁华,数度沧桑,昭示着人们无穷的想象力。在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挫折,心灰意冷,失败失落裹挟着我,天地间一下子变得迷茫,下意识的来到河边,这时候,一只手掌搭在我的肩上,是我的班主任崔老师,那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给了我莫大的力量和支持。后来崔老师英年早逝,这让我失去了一位良师。 
  我钟情小河,每一个晨曦初露的清晨,水面上轻扬着纱衣,景色虚幻得像梦境。用手掬起像露珠一样晶莹剔透的河水,洗濯着梦的精灵和残片,开始新一天的起跑。闲暇时,穿行在清水碎石间,打水漂,张扬着年轻的自我。春去春又回,小河像我忠实的守护神,那位哲人“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告诫让人倍加珍惜青春时光。 
  当山里的野菊花开得金灿灿的时候,在母亲慈爱而不舍的眸子里,我离开了贫穷却不缺少爱的小庄稼院,揣着一纸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来到丹江河畔那座学习当小学教师的学校。天地异常明丽而开阔。经过短短的不适我渐渐地融入了大集体,虽然身上浓浓的泥巴味与小城市的繁荣格格不入,现实还是让我饱尝人生况味,目睹了种种丑陋,信念自尊时时受到动摇。我就常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孩子,你是山里的人,不要忘本啊。”三年师范生活,丹江河成了冥冥中的师长,生命如歌,不绝入耳。老师们包容百川的大气,润泽万物的博爱,特立独行的风度,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形象叠映出来:刘从军老师诙谐幽默的博识多才,庞书明老师稳健而超然物外的铮铮傲骨,郭当锋老师洒脱飘逸的书生意气……他们无疑是我趟水过河的船夫,激越澎湃的纤夫号子洗礼着我的怯懦,催促着我奋力前行。在丹师这块热土上,我无法不感动,一群和我一样追梦的少年和安贫乐道、无怨无悔的师长们。 
  曾几何时,我不无可笑的追溯小河源头,淌涉过无数条河流。疼爱我的慈母独自在冰凉的世界踽踽独行,我成了连母爱也无法奢求的穷人。我带着激情与梦想回到那条小河边的乡村中学,为孩子们清水一样的纯净心田注入所谓知识甘霖。可是,物欲的肆虐,精神的荒凉,人事的艰难,我还能找到那条属于我自己的小河吗?那种天籁之音还会重新响起吗?看来,我还得在小河旁守望,守望我那河边戏水的孩子们,我要守候我的小河,可能,这是我的宿命。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