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朱昌俊:“回炉门”只关真相无关“冒犯”
//www.workercn.cn2015-08-07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一名2010届本科毕业生“回炉”读高职?近日,有媒体围绕这名乔姓毕业生刊发了一篇人物报道,但遭多名人民大学毕业生质疑,称同学中并无此人。人民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查证,在人大新闻学院,2010级和2010届全日制本科生中,均无该学生。5日,人大新闻学院2006级本科同学会发表公开信,要求当事人乔先生对冒用身份一事公开道歉。

  这又是一起新闻反转剧。先是媒体以正面角度报道了人大本科毕业“回炉”读高职的案例,继而新闻主角乔姓毕业生的真实身份遭遇质疑。如果到此为止,涉事媒体对事件真相予以澄清,基本上也可以视为是一起普通的新闻纠错事件。但随后一部分人大校友,向涉事媒体发出公开信,要求包括新闻主角、记者和媒体等在内的相关主体进行道歉,无疑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要求道歉的潜台词,不外乎两种原因:其一,若乔姓毕业生真不属于人大毕业生,则可能伤害了那一届毕业生的共同体情感,这尚可理解;其二,一名就读名校的“同学”却要“回炉”去读高职,将会伤及不少校友们的母校情结,俨然有“与有损焉”之感。因为不排除一些人打心底还是觉得“回炉”是一件太不光彩的事。公开信要求报社尽快澄清事实,“并消除相关负面影响”,这里的“负面影响”或许指的正是这一点。

  但是,此事真的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是可能只是部分校友心理上的“不适”呢?首先从舆论反响来看,相对于众校友们的过度“敏感”,其实大多数人对于高校毕业生到高职“回炉”的现象已经要淡定很多了。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价值观念愈发多元,二来也是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互补”性更深刻地被社会看到。

  其次,毕业生“回炉”就等于贬损高校、给高校抹黑吗?若如此,之前从北京大学退学而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的周浩,也要向校友道歉?人家北大名气更大。事实上,毕业生选择回炉,在很大程度上只与个人有关系,而并不必然牵涉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校友也不必有“一损俱损”之感。正如相关专家所言,国外一流大学接受通识教育者,在大学毕业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各类学校的办学定位不同,学生的选择也不同,实行通识教育的学校关注基本能力和素质的教育,学生在毕业时,职业技能不如职业教育毕业学生,并不奇怪。

  乔某是否真属于人大毕业生,媒体的报道又存在怎样的过错,此事其实只关乎报道的真实性问题。要说媒体为报道的真实性问题道歉,面向所有的普通读者即可,而不是首先向感觉被“回炉”消息“冒犯”了的校友们。毕竟,在一个价值观也多元化的社会,必须承认,有校友负责代表“高大上”“飞黄腾达”,也应该要给予那些不那么“成功”的校友足够的尊重。明晰这一点,便大可单纯地把这视为只是一则可能存在“问题”的报道,而不蕴含其他的附加意义。

  媒体报道当然要为真相负责。但具体在此次事件中,校友们的一些反应无疑是值得深思的。他们在公开信中虽然明确表示,“喜”的是同级“同学”勇敢地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仍然端着“铁饭碗”的我们不由得大声喝彩,但从要求道歉的行动来看,显然又并未把这种态度执行到底。

  如果“回炉”真的是一件值得敬重的“勇敢”的事,即便这个人不存在,又何须感到被冒犯?做好澄清不就行了吗?相较于普通人,对于这些名校校友,公众当然期待他们能够对社会的多元选择予以更多的包容,当然这是建立在完全自觉的基础之上。而经由此事所折射出的职业教育在现实中的真实境遇,同样值得重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