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国际

得了便宜还卖乖?请停止无端指责

汪嘉雯
2020-05-28 11:01:45  来源:中国军网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并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周边和有关国家密切合作,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杂音存在,将疫情政治化,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和污名化,把个别国家疫情失控归咎于中国“抗疫不透明”“掩盖真相”,这样的错误论调,引发各界批评。

  说法一:“疫情初期掩盖真相,贻误全球响应时机”

  发生疫情之初,中国就高度重视国际卫生合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去年12月,武汉开始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12月30日,湖北省武汉市卫健委公开通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中国政府当天就派出了专家组赴湖北调查情况。4天后,中方开始正式向世卫组织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及时主动通报信息。今年1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将5条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上传网站,同全球和世卫组织共享数据。1月23日,中国宣布武汉“封城”。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此同时,中国同世卫组织和其他一些国家举行了视频会议,协调抗疫努力,还向周边国家及意大利等国提供了援助。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这些最基本的事实得到了国际社会充分肯定和积极评论,是谁也不能否认和抹杀的。”世界一流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坦言:“1月底我们就知道中国的情况”。世卫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面对这种前所未知的病毒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成功避免或者至少预防了10万病例的发生,构建起了防止疾病国际传播强有力的第一道防线。中国的努力,为全世界抗击疫情赢得了时间,成功打破了病毒传播链,中国抗疫范式为世界提供了借鉴。事实胜于雄辩。在3月3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及美国白宫国家贸易和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主任纳瓦罗诬称中国隐瞒疫情一事,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指出:“这个美国政客信口雌黄,不值一驳。我注意到连当时采访他的美国记者都打断他的话,指出他是在浪费时间。”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一月底,当世卫组织拉响最高等级的警报时,美国政客却断言:“我们已经控制住了疫情,一切都会好起来。”二月,世卫组织呼吁世界“清醒过来”,美国一些政客仍乐观相信“某天它就会消失,像个奇迹一样消失。”至三月,在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成为全球性大流行病之时,美国部分政客仍自夸防控“做得非常棒”,以惯有的美式傲慢轻敌,造成现今美确诊病例超百万的局面,并宣布停止资助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争取到的窗口期被白白浪费了。究竟哪方反应迅速、积极合作,哪方充耳不闻、贻误时机,无需赘言。在感染病例指数增长、死亡人数持续增加之际,离谱“指责”和不负责任的“甩锅”都无益于国际社会疫情防控。

  说法二:“低估死亡人数,隐瞒真实数据”

  就在中国抗疫出现成效时,西方媒体炒作出中国“低估死亡人数”“隐瞒病例”的新闻。假借一份“美国情报界的机密报告”声称中国政府对新冠肺炎病例总数和中国死于该病毒的人数都存在瞒报。忧心忡忡的政客媒体以“低估数据论”为本国疫情蔓延找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打响舆论战,妄图煽动公众情绪、制造社会恐慌,否定中国抗疫成果。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官网发布的文章中揭示了西方反华势力的舆论战基本套路:“先假借情报机构或专家之口编造谎言,然后发动媒体集中进行炒作。”

  应对“不值一驳”的言论,最好的方式是传递真实的声音,用真相予以反击。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国家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抗疫战略首位,集中全国力量资源支援湖北,支援武汉,取得了显著成效。医护和科研人员争分夺秒,病亡率不断降低,治愈率逐渐提升。驻法国大使卢沙野4月8日应邀参加法国第一大新闻台BFM新闻直播节目时表示:“如果怀疑中国数据的真实性,你们可以看看电视上播出的实际情况,武汉民众的日常生活,这是真实的。如果存在数据隐瞒,民众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生活。”4月11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在接受人民日报新媒体专访时表示:“传染病有个特点,病例藏不住。”“复工都两个月了,如果藏了很多病例在那里,很简单,我今天接受采访谈话就不敢不戴口罩。”“如果藏着掖着很多病例,武汉敢打开吗?不可能的。”

  疫情是个全球性的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全球多个国家领导人和多个国际地区组织负责人向中国领导人来函致电、发表声明表示慰问支持,对中国抗疫举措及其积极成效,以及为阻止疫情蔓延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予以高度肯定。世卫考察组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说道:“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感谢中国人民“为全人类作出贡献”。在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和对中国的认可面前,恶意抹黑中国的说法愈发站不住脚。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自迎接中国援塞医疗队并亲吻中国五星红旗,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视频讲话感谢中国提供的支持,意大利罗马一小区阳台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西班牙网友自发在网络发起“感谢中国”活动,都是对中国的国际主义担当、人道主义情怀的赞赏。人类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通过中国两会感受危难之际的信心和希望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两会的召开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在外媒看来,非常时期的中国两会虽有其特殊之处,但传递的仍然是中国保稳定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是在危难之际愿做“及时雨”的大国担当。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