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国际

“三无产品”注定碰壁

彦琳
2020-05-26 15:52:16  来源:环球网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两会外长记者会上指出,围绕疫情针对中国“追责索赔”的“滥诉”,没有事实基础、没有法律依据、没有国际先例,是彻头彻尾的“三无产品”。的确如此。

  没有事实基础

  病毒源头是严肃复杂的科学问题,需要科学家和专业人士通过大量研究探索寻求答案,不是由几个别有用心的政客一哄而上嚷嚷着“指定”的。传染性疫情可能在任何时间出现在任何地方。首先报告疫情的地方,并不一定是发源地。关于病毒溯源的科学探究尚无明确进展和结论,也无公认的权威事实论据。当前科学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病毒源于自然,非人为制造。急于对中国污名化,将病毒“标签化”,不能不让人怀疑和再次审视某些人的居心。

  中国抗疫的快速、及时、公开、透明,事实充分,有目共睹。中国抗疫清清楚楚的时间经纬、一目了然的事实数据,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历史的叩问。诋毁中国“制造病毒”,污蔑中国“隐瞒疫情”“延误时间”,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谎言,赤裸裸的抹黑推责。

  没有法律依据

  索赔者“无法可依”,纯属无理取闹。且不说新冠病毒的起源地尚待确定,即使确定病毒起源地,国际法上也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支持对病毒起源地国家“索赔”的诉求。同时,中国充分全面有效履行了《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义务,甚至很多方面超标准履行了条例规定的义务,从未违反国际法义务,根本不存在国际不法行为。此外,国家责任的产生,要求受害国的损失和责任国的不法行为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如果要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抗疫存在因果关系,那就是中国的努力为别国抗疫提供了帮助,助力了全球抗疫合作和努力。

  没有国际先例

  追溯人类社会历史,远至中世纪的“麻风病”,近至2019年H1N1在美国的大暴发,甚至近来传至非洲、亚洲的“草地贪夜蛾”灾害,从未出现对特定国家和民族“索赔”的先例。如要“追责”,人类社会“索赔”的历史恐怕无休无止,某些叫嚣对中国“追责”的国家恐怕早已赔光了家底,国与国之间将充斥仇恨和“讨债”,国际社会的合作、互助将被对抗、撕裂取代。而更严重的后果是,未来国际社会将人人自危,为求自保,某国如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将千方百计隐瞒,甚至刻意输至别国,导致人类生命健康危机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彻底倾覆。

  玩火者必自焚。噬人者反被噬。个别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疗卫生体系、顶尖的专家、设备、药物,也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应对,却闭目塞听,拖延无为,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卖力编排谎言、散布谣言上,导致国内疫情失控、生灵涂炭,这是否应追责?放任疫情扩散,未对国际公共卫生安全尽到必要防护职责,导致病毒蔓延至全球多点多地,造成有关国家人员和经济损失,这是否应追责?在全球抗疫关键时刻停止资助世卫组织,破坏国际合作抗疫努力,损害全人类利益,这是否应追责?

  近日,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了新冠疫情决议,明确认可和支持世卫组织发挥关键领导作用,呼吁会员国防止歧视和污名化做法,打击错误、虚假信息,在研发诊断工具、诊疗方法、药物及疫苗、病毒动物源头等领域加强合作。关于病毒溯源,决议将病毒溯源研究范围严格限定在查找动物来源、中间宿主和传播途径,目的是为了国际社会未来更好地应对疫情。这反映了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将溯源问题政治化根本没有市场。

  “三无产品”没有销路,注定碰壁。针对中国的滥诉,是在幻想对中国搞新的“割地赔款”,重演“大兵压境”。正如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所说,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今天的世界也不是百年前的世界,如果借滥诉侵犯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敲诈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成果,恐怕是白日做梦,必将自取其辱。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 中工时评:努力破解“农民工老龄化”带来的建筑业用工荒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持续走高,已升至40.8岁,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17.9%增至2019年的24.6%。与之相对的是3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32.9%下降到2019年的25.1%。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