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宋 潇:追究博物馆错别字岂能一笑而过?
//www.workercn.cn2015-10-16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宁波博物馆停车场提示牌一共86个字,中英文各种错误竟有6处。提示牌中将“指定”错写成了“制定”,“关好”错写成了“管好”,“车辆”错写成了“车俩”,还有把“损坏”“错写成了“喷坏”。(10月14日《钱江晚报》)

  博物馆作为文化和艺术的殿堂,为世人展示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拥有大量文化典籍和文物的同时,也发挥着自身城市文化窗口的功能,但如果博物馆也出现提示牌错别字这些小错误,恐怕连涉世未深的小学生都会嗤之以鼻。

  首先,博物馆在普通民众心中是神圣的,从某个方面来说,它代表的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而一个神圣的文化殿堂出现如此低级错误实在是不应该,工作人员的疏忽、相关单位的审核以及监管部门的疏漏都说明了相关环节确实存在衔接问题。

  如果是工作人员的疏忽,那出错应该归咎于人员素质还是文化水平?虽然不能以偏概全的说是工作人员水平低,但是一个博物馆提示牌也能出现错别字又作何解释?众所周知,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我们一直都在教育学生,出现错别字是低级错误,可是为何自己的错别字还是屡见不鲜,一般的学生出现错别字可以理解可以原谅,但是作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出现错误就是自己打自己脸了,作为博物馆的外宣人员,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对得起自己的笔杆子才是真理。

  看似不起眼的提示牌,实则代表的是城市文化窗口中的窗口,游客参观的时候第一眼接触的就是提示牌,如果提示牌出现错误,那么博物馆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这方面,追究相关单位的审核责任是必要之举,审核关口本应对错误进行校正,结果错误发现却是在提示牌向社会公开之后,很显然是审核不严,如果错误能够防范于未然,审核的时候细化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监管措施细分到位,错误出现的概率便能定格在最小化。

  博物馆提示牌出现错别字伤害了我们的心,但我们不能一笑而过,作为城市艺术的殿堂、文化的窗口,我们没有那份洒脱和包容,毕竟它的错误影响会延续到一代又一代,所以,将错误扼杀在摇篮里,才能不让文化教育变得畸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