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刘大山:在“造梦工厂”里成就未来
//www.workercn.cn2015-08-13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1月4日,因为李克强总理的关注,“创客”进入大众视野,并被赋予“创新最前沿”的标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引领下,创业成本不断降低、创业者数量剧增,各地提供创业服务的众创空间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用一个词来形容众创空间最恰当不过,即“造梦工厂”。与以往各种创业形式比,“创客”成本最低,包袱最轻,有最大的可能性与想象力。在创业创新主体上,用户取代了专业的科研人员与公司;在载体上,开放的社会空间取代了封闭的实验室、产业园;在孵化与投融资模式上,更是走在了A轮、天使轮之前,也许一个好创意就能引来伯乐……

  对于胸怀创业梦想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在美国,大学生创业率超过20%;而在我国,即使是被称为创业元年的2014年,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也仅2.1%。相比之下,我们主要输在缺少良好的创业环境、灵活高效的创业政策。众创空间的诞生,根本初衷就是补足这一短板,提供制度红利,全面激发社会力量创业创新。放眼未来,众创空间肩负多重使命。一是作为开放式创新的主阵地,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综合服务;二是成为80后、90后创业干事,实现人生梦想、财富梦想的舞台;三是助力转型升级,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

  众创空间大有可为,蓬勃发展的态势亦令人欣喜。但面对奔腾而来的热潮,还需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论证,完善规则,把握方向。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要塑造一种尊重创业、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我们希望众创空间与创业项目的总量快速增长,更期待项目含金量与孵化效率的同步提升。除却硬件设施,众创空间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创业服务、资本运作、资源共享上。因此,区别于传统科创园区的管理评价体系亟待建立。面积、入驻率、税收等指标也许不再适宜,孵化出多少成功项目、诞生多少创新产品,这些才应是衡量评价众创空间的标准。在发展众创空间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政府、企业、高校及社会相关者的责任,调动各方力量,才能共同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众创生态系统。

  关于大众创业,两位互联网大佬有过一段经典对话。甲说:“90%的创业一定会死。”乙说:“创业就是向死而生,没有这90%的庞大基数,又怎会有成功的10%呢?”创业本就是大浪淘沙,很多人黯然离场,真正有价值的总会留下。而无论成功或失败,尝试、奋斗、前行,这一过程本身、这种力量与信念推动了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在这最好的时代里,愿更多创业者进入这座“造梦工厂”,铸造梦想,成就未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