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李小佳:术前遗嘱与医患信任
//www.workercn.cn2015-05-19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手术不成功,一切后果自负,家人不得找医院麻烦。”近日,某地82岁的老人在上手术台前留下的这份遗嘱,引起了不少网友热议。

  对于没有赢家的医患冲突,老人的做法给了社会一个启示,这就是要建立起医患信任。正如报道中所说的,老人知道这次手术风险很高,但相信“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医生肯定全力抢救”。中国人的信任其实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正如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这种熟人社会的信任,也在影响着医患关系。比如,人们相信,如果医生是自己的亲戚、熟人,看病时会更加尽心,开药时会更多地站在病人立场上,开便宜而又疗效好的药;人们也推测,一个自己不认识的医生很可能问多了会不耐烦,开药时捡贵的开,只管尽快看完病而不管药物的副作用大不大,等等。这种预期和推测并不全面,但问题在于现实社会中确实不乏这样的事例。比如,没有病床时,找熟人想想办法可能就获得病床;托了关系后,医生看病时会更加热情。这些看似不大的事情,其实都在误导医患关系的方向,它巩固了病人对医院的熟人信任,却让医患关系中最迫切需要的陌生人信任日益瓦解。

  要增进医患信任,关键还是要增进医患互动。这个互动不是期待让医生待自己像对自己家人一样,而是应当对所有病人一视同仁地好;不仅仅是个体层面上某医生和某病人的良性互动,而至少需要医院层面的参与,在医护人员工作中普遍体现出对病人应有的关心和尊重。这样,医疗领域的普遍信任关系就会逐渐建立,那种认为只有认识的大夫才会尽心给自己看病的偏见就会逐渐消失,慢慢地,对医生职业群体的信任就会增强,医患共同战胜疾病的联盟才可能形成。此外,医患纠纷往往出现在管理真空领域,而管理真空其实也意味着留下了各方博弈的空间。现实中,博弈的各方往往都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这种无序的博弈也往往会导致医患纠纷的升级。所以,要避免这些问题发生,还应想办法填补管理真空,更细致地界定各方的权责利,以及以合适的形式引入第三方机构。

  或许,当看到不熟的医生,人们还是容易感到心里没底,但只有建立起医患信任,才能构建起更多化解医患矛盾的有利条件。也正如新闻中老人的诊治医生所说的,“疾病面前,医生和患者其实是一起的,医患联手才能最终战胜病魔”。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