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午 言:证券监管转型释放真正“利好”
//www.workercn.cn2015-02-13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只有强化执法,荡涤尘垢,还资本市场风清气正,长远健康发展才有坚实基础

  进入2015年以来,细心的股票投资者可以发现,中国证监会每周五的新闻发布,主题虽然广泛,但强化市场执法的信息,却成了每周必上的“菜品”。

  日前,证监会通报,2014年共对55家机构、416名个人作出了行政处罚,罚没款金额共计4.68亿元。而此前,对部分涉“老鼠仓”案件的基金公司采取监管措施、治理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消息频繁公布,表明监管重拳已伸向各个违法违规高发领域,覆盖各类市场主体。

  在资本市场正推动监管转型的大背景下看,这实际向外界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证监会的“主业”正悄然发生变化,将从以事前审批为主,转变到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

  监管转型的意义何在?资本市场发展得好不好,受多重因素影响,但对于当下的A股市场而言,监管转型却是决定其未来前景的关键一环。回顾A股市场20多年的历程,规模扩张迅猛,创新品种层出不穷,这是市场发展的“快变量”。相比之下,市场公平正义前进的步伐却相对缓慢,成了“慢变量”。“快变量”与“慢变量”的差距如果越来越大,就会引发种种矛盾,加剧市场失衡。此时,亟待监管有形之手的转型,拉平“三公”短板。

  转型涉及方方面面,市场呼声最为迫切的无非两点,一是放,二是紧。放,就要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紧,就要强化稽查,维护市场秩序。向市场放权,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对市场主体微观活动的干预,可以让更多市场主体有机会参与公平竞争,自主创新活力更充分发挥。但前端的“放”,又需要后端强有力执法来保障,才能防止“一放就乱”,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见,“促发展”与“强执法”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

  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处处都是硬骨头。资本市场监管转型也不例外。近年来,监管转型取得初步成效,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巨大。过去,监管者审批大权在握,个别人手中的笔一挥,便“皆大欢喜”,成了各类市场主体追逐的“香饽饽”。如今,稽查执法干的事却“对抗性”很强,如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清除不合格市场参与者,或在极端情况下进行风险处置,很多时候,监管者需要有“豁出去”的铁面和铁腕才行。

  角色的巨大转变下,各种复杂心态难以避免。有些人留恋于审批审核,不想放权;有些人担心风险失控,不敢放权;还有些人觉得“查案件”影响“过日子”,不愿多查。可以说,当前正处于监管转型磨合期、监管能力建设期和监管质量提升期。监管转型,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才能迎来脱胎换骨式的转变。

  从投资者的角度,对于监管转型也应加快适应。在某些情况下,违法违规行为能带来一时“繁荣”,严格执法可能冷却市场、引发阵痛。如果因此就排斥、否定对市场的规范,无疑是图小利而失大利。不久前,监管部门出手规范融资融券,有观点认为是打压股市,就表明一些人还未跟上监管转型的节奏。须知,只有强化执法,荡涤尘垢,还资本市场风清气正,长远健康发展才有坚实基础,投资者利益才有切实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管转型是市场发展的真正“利好”。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