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王传涛:浮躁时代需要“美育”的滋养
//www.workercn.cn2015-09-29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意见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意见要求,幼儿园、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都要开设美育课堂。

  这是一个渐渐丧失美和审美标准的时代。当我们静静地思考什么是美以及美的标准时,就会失望地发现,我们中的多数人已经丧失了发现美和审美的能力。相信这也是在这个无比浮躁的时代里,政府加强美育的最主要初衷。

  意见明确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因此,也可以这样认为,美育不仅仅关乎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能够变得更加美丽,还可能关乎我们个人的道德修养品格能否得到提升,这无论对于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改善我们的情绪也就是拯救不开心,都是极为重要的。

  不得不说,在过去三十多年时间里,国人的节奏实在太快了。快到了我们根本不顾及生活的环境,快到了形成只有GDP越多越好的政绩思维,快到了我们不认真工作就无房可住、无衣可穿,同时,为了买更好的车、更大的房子,越来越缺少满足感。急匆匆之后,天空不再蓝,食品不再安全,地下水和土壤也已经重金属化,而成年人的世界里似乎只剩下了物欲,孩子们的理念中也只剩下了分数。

  所有的美,其实都在艺术之中,都以艺术为载体。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开设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课堂,显然十分必要。这远远要比让孩子们从看明星演唱会、综艺节目以及真人秀开始进行对美的启蒙教育,要有意义的多。更何况,当下电视综艺节目中,许多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剧早已经与美绝缘,狗血一盆接一盆,全民却嗨在其中,自以为看到了最美。比如,满屏幕的抗日剧和婆妈剧,仍然能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拯救每个人的审美,拯救整个民族的审美,既是在拯救社会,又是在拯救个人。但是,我们也有理由担心,在应试教育如同铁板一块的当下,在德育、体育都很容易被架空的学校教育中,政府关于美育的这些政策能不能落地;同时,分数仍然能够决定命运,学生眼中的中高考就很可能会像成年人眼中的还房贷一样,会把感性、缥缈的美育化为灰烬。

  可以肯定地说,美绝不会产生于政府的红头文件之中,不会产生于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空喊口号的过程中,而在于一个社会的福利水平的提高、贫富差距的缩小和应试教育的剔除。如果我们的民生压力放小,发现美的眼睛就一定会增多;如果应试教育被清除出历史舞台,学校里才会有更多惊艳绽放的祖国花朵;相反,如果学生疲于考试,如果家长忙于生计,如果政府忙于政绩和GDP,美育就必然会成为一个美丽的泡影。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