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刘大山:摘去“红顶”,更应有所作为
//www.workercn.cn2015-07-10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8日,中办、国办印发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对外发布。今年下半年将选择100个左右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开始第一批试点。2016年总结经验、扩大试点,2017年在更大范围试点,通过试点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后全面推开。

  近年来,行业协会商会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被公众戏称为“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方案》发布之后,全国近7万个行业协会商会将摘掉“红顶”,回归市场与社会。一些习惯了官家身份的协会恐怕会无所适从,甚至一蹶不振。

  作为第三方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衔接了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经济运行,其价值与作用不容否定。党中央、国务院对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并不是为了“消灭”它们,而是要厘清职能边界,激活其内在活力与发展动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发挥应有作用。摘去“红顶”的行业协会商会,不仅要活下去,更要想办法活得更好。

  如何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健康有序发展?民政部负责人有一句关键表述:“脱钩不等于脱管。”我国行业协会商会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自主性不强、自身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其决不能“一脱了之”,任其自生自灭,而要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让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之间形成新的合作关系。区别在于,脱钩以前政府是将协会商会视为下级单位,用行政命令去管;脱钩以后,则是通过立法、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法律上,两者是完全平等的关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褪去行政色彩后,行业协会商会工作重心是服务企业、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等等。实现这一初衷的前提就是自身过硬,摒弃政策和人为因素影响,将一切置于法治框架内规范运作。另一方面,在简政放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行业协会商会应该积极行动,承接更多的政府公共服务项目,以获得生产机会和发展资金,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

  改革往往都是“先破后立”,脱钩只是第一步“破”的过程,行业协会商会要想真正回归本位,就必须“立”起来,主动行动,积极作为,成为政府的好助手、企业的守夜人。唯如此,才能树立威信,提高地位,进而赢得全社会的支持与赞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