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王学进:不管什么费,于法无据就要取缔
//www.workercn.cn2015-04-14来源: 扬子晚报
分享到:更多

  睡觉罚款 齐鲁晚报报道,山东济宁的大货司机丁某因行车太困在甘肃一服务区睡了一觉,被要求交700元的“超时费”。

  超速罚款,理所应当;超时罚款,道理何在?高速公路方面的解释是为了打击个别司机“换卡逃费”。除此之外,没别的解释。什么叫“换卡逃费”?是说甲车与乙车事先约定, 分别从高速的两向对开, 途中自己或通过中间人交换入口通行卡, 再到对方入口邻近的某一收费站缴费离开, 这样就少交了大半路费, 但通过时间远远超过正常车辆。

  现实中,可能有这样的事例,但肯定不多。任何一项罚则的制定,应该针对的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不能以极为罕见的事实为依据,否则就有可能伤及无辜。譬如丁先生,他明明是因太困睡了一觉才超时,根本不是为“换卡逃费”,其行为不但无可挑剔,还应鼓励:自觉抵制疲劳驾驶,确保行车安全。

  而收费站却基于有罪推定。按理说,证明司机“换卡逃费”,应该由高速公路方面出具证明,怎么能让司机出具证明呢?这不是举证倒置吗?何况作为一项罚则,高速公路方并未像宣传超速费那样公之于众,绝大多数司机都不知道什么叫“超时费”。

  那么制定了该罚则的浙江、甘肃、山东、福建等省份何以对“超时费”秘而不宣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于法无据。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无相关规定,《高速公路法》也无此规定,也就是说,在国家层面上无全国性的有关收取高速公路“超时费”的法规。2012年福建媒体就报道过,国家没有出台任何有关高速“超时费”的法律法规,仅在部分省市高速公路管理规定上确实存在类似规定,是各省市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自行设定的收费条例。

  收费标准不一、执行宽严有别、罚款去向不明,客观上不利于司机自觉执行不疲劳驾驶的禁令,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超时费”与依法治国理念相悖,涉嫌滥用职权收费,于法无据,应该取缔。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