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卡在身钱被转,此谜局太坑人
韩睿
//www.workercn.cn2015-06-16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3分钟转走3万元,一边给银行打电话一边收着钱被转走的短信,实在太揪心了。”不久前,家住北京海淀区的邵女士经历了卡在身边、“钱却不知道去哪儿”的谜局,追偿受阻、报案苦等无果,更令邵女士无奈的是:谁该为此事负责?(6月14日新华网)

  故事不是传奇而是恐惧:5月11日,邵女士陆续接到工行客服95588发来的短信,提示她的一张工行储蓄卡通过网银支出5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金额。就在她拨打95588冻结账户的三分钟内,共被莫名其妙“支出”3万元。

  这个事情本身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令邵女士同时也令所有持卡人吃惊的是,邵女士很少使用工行网银,和被转账的“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也没有交集,可蹊跷的是,她人在北京、卡不离身、U盾在家,钱却从福建支付给了这家公司。卡在身边、“钱却不知道去哪儿”,这样的谜局也太邪性了,至少说明,储户的存款也太不安全了。

  第二个问题是,钱被划走后,邵女士追偿受阻、报案苦等无果。按说,这件事情本身,没有通过本人亲自操作或允许,钱就被转走了,神不知鬼不觉,银行是有责任的。可是银行却说,钱是通过无卡支付方式支付给网龙公司。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如果类似每月向有线电视交费是自己同意后签约绑定了银行卡,那也情有可原,可偏偏不是。这就奇了怪了。

  问题的症结很快查清了,就在于这个“无线支付”方式,而无线支付方式的发生和实现,即“储户将银行卡绑定第三方支付即被视作开通了无卡支付”。这就又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这个可以绕过U盾开通的“无卡支付”,存不存在漏洞?第二,这个“储户将银行卡绑定第三方支付”,银行有没有进行风险告知?如果既有漏洞又没有进行风险告知,那么,发生无卡支付行为,作为有保护储户钱款安全责任的银行就难辞其咎,理应赔偿。

  仔细推敲下,银行的这个“储户将银行卡绑定第三方支付即被视作开通了无卡支付”条款太雷人了,如果没经储户同意,就涉嫌霸王条款,尤其是在当今骗子猖獗、网络潜藏安全隐患的今天,银行的这个设置,不敢说初衷不好,但是毫无疑问,它存有瑕疵和漏洞,罔顾了安全风险。尽管银行业内部人士认为,邵女士很可能遭遇了网络盗刷,她的银行卡信息或第三方支付账户信息可能此前已被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或木马病毒获取,可是,作为服务与管理方,就没有责任么?

  也就是说,即使这其间有邵女士的操作问题,银行也不能一推了之,至少,按照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的说法,银行在追求支付创新的同时,也存在对账户安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查找问题、封堵漏洞、处处警示,绷紧安全这根弦,时时都应成为银行业的必修课。

  邵女士的这个案件已经报警,我们期待警方尽快破案,同时,更希望服务行业牢牢把住储户存款安全关,绝不能让哪怕丝毫的漏洞,毁及自身的信誉,伤害储户的安全,影响社会的稳定。套用股市一句话,无线支付有风险,银行监管需谨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