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可可西里”式悲剧凸显监管能力亟待提高
吴迪
//www.workercn.cn2015-09-06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黑枸杞生长于青海格尔木大草原,是草原防风固沙的重要植被。在今年8月,它成了外地淘金者的摇钱树。目前有超过五千人的抢摘者洗劫了草原上超过300万亩草场。当地牧民制止无效、承包商阻拦被人持刀扎伤、20多辆警车面对数千入侵者束手无策……法规条文和当地具体执行难以对接,给草原保护“盖上了一层沙”。(见8月31日《新京报》)

  青海,盗采抢摘,破坏生态环境——这一幕似曾相识。

  2004年,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可可西里》上映,影片讲述可可西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奋力追捕盗猎者,历经磨难,队员一个又一个牺牲的故事。影片展示了一幕幕人性的贪婪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冲突。最终没有胜利者,每一个角色都具有悲剧色彩,让人唏嘘不已。好在影片结尾告诉我们,政府已经足够重视,采取多种措施防范和治理盗猎现象,可可西里重归安宁。

  11年后,与影片剧情高度相似的“可可西里”式掠夺悲剧在青海再次上演。不论是可可西里,还是格尔木草原,“灭顶之灾”均是因为拥有掠夺者视为“摇钱树”的物种而引起。

  如果说一些人的贪欲“秉性难移”,不能指望入侵者良心发现而自觉退出草原,那么,掌权者的监管能力就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并不缺少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然而,从可可西里到格尔木草原,从藏羚羊濒临灭绝到草原沟壑纵横,无一不凸显了监管乏力和缺位。

  黑枸杞在藏医中有独特功效,被誉为“软黄金”,近年来身价飙升,这是入侵者以身试法的直接诱因。入侵抢摘者之所以敢持刀伤人、暴力抢摘,一方面是因为“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五千多人都在抢,警察能奈何”;另一方面因受雇于人,不但有人撑腰,每天还有可观收入,金钱的诱惑远大于法律的震慑。相比之下,公安局即便出动过20辆警车的警力,面对五千人和300多万亩草场,也只能是杯水车薪;三四口之家的一户牧民平均拥有60万亩草场,更加守护不过来。

  这个时候,究竟谁应该、谁能够为受伤的草原提供保护?牧民痛心草原失守,生态破坏,请示副市长拔掉枸杞让草原恢复宁静,副市长回复说那是违法的。可见,这位市长深知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性文件。为何政府部门的联合行动也没有起到作用呢?这可能是投入不足导致各股力量捉襟见肘,也可能是“草原辽阔,力有不逮”的心理导致重视程度不够,但更大的可能性或许是监管能力的严重不足。

  警力不足、牧民无权、政府多部门联动无效,这在客观上纵容了入侵者抢摘行为,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其实,提高监管水平的实际措施是有的,比如召开人代会商讨赋予牧民或承包商的草原资源拥有权。根据目前的《青海省草原承包经营权证》规定,牧民只拥有草原的使用权,对草原上的资源不具有拥有权。此外,相关文件也规定了承包商不在草原使用者行列内。因此形成了牧民无权、承包行为不受保护,政府部门监管乏力的尴尬局面,这需要从法规层面寻找破解之路。

  政府部门给予足够重视,牵头破除陈旧监管模式;加大投入,尝试与牧民、承包商、收购者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建立规范化市场化的供销渠道;为满足市场需求,扩大人工种植规模,等等,这些措施均应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