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法官王志勇:“自讨苦吃”的信访办案专家
//www.workercn.cn2017-09-17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①

  ②

  ③

  ④

  王志勇,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信访办主任、党支部书记、审判员、一级法官、院团委委员。2010年3月起到信访办工作至今。他是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师,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各大高校及河北、福建、四川等多地政法机关邀请授课;曾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荣获最高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模范法官、北京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一家人就应该多走动,就该多走动……”嘴笨的老姚只是一个劲儿地念叨。那个耐心听着老姚念叨的就是法官王志勇。这已经是王志勇第4次造访老姚的小院,为的还是老姚闹腾了20多年的父女隔阂。

  老姚是个涉诉信访的老信访户,王志勇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专门和信访户打交道的信访法官。

  在法院系统,信访工作往往都被打上琐碎、繁杂、“有理说不清”的标签,高学历的年轻法官们大多唯恐避之不及。而王志勇却在海淀法院涉诉信访办公室一干就是7年。7年间,他办理各类涉诉信访案件600余件,足迹遍布10余省的50余市县,大量长期解决不了的疑难复杂案件最终都化解在了他的手里。在信访岗位上越干越起劲的王志勇,创造总结了一套“一二三多”信访工作机制,被推广到北京全市法院以及很多的外地政法系统,他也被最高人民法院评选为涉诉信访工作先进个人。

  “办理信访案件一定要深入田间地头、坊间炕头’,不能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办案。”

  ——王志勇

  信访案件几乎都经历了一审二审再审审查、甚至是检察监督,历时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当事人始终不服,申诉上访不止。可以说,信访案就是谁都不愿啃的“骨头案”。可这些案件无一不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王志勇不怕啃这些“骨头案”。

  和女儿闹得不可开交的老姚,是名患有“偏执性精神障碍”的老访民,曾状告女儿要求提高赡养费并告知居住地址,审理后被法院驳回。从此,老姚便走上了漫漫信访路,国家各大机关都不止一次出现过他的身影。

  接手老姚一案,王志勇开始了奔波。老姚家住燕郊,没有通讯工具,为了见到他,王志勇往返燕郊不少趟,直到第3次爬上墙头,才把老姚给喊了出来。在破败不堪的院子里,王志勇坐着半块砖头,听老姚一遍遍念叨着自己家里的事。他发现,这个长期独居、脾气古怪的老人,内心深处实际上渴望亲情、渴望关爱。可要化解这对父女长达20年的矛盾又谈何容易?

  王志勇边听边想,临走前专门用手机拍了几段老姚的生活视频,打算在法庭约谈他闺女时播放。临走前,老姚硬塞给这个愿意听他说话的法官一包柿子当礼物。

  回到法院,王志勇立刻就约谈老姚女儿,并按计划在谈话室里打开了手机视频。老姚女儿看着视频中年迈父亲破败不堪的家,憔悴的容颜和衣着不整的消瘦身形,半天没有说一句话。紧接着,王志勇又拿出老姚给他的那份礼物,以老姚的名义转给了他女儿。紧接着,王志勇又去找了老姚,和他聊了聊他小外孙的故事,见到老人脸上褪去的埋怨、泛起的笑容,王志勇觉得亲情“破冰”的时机成熟了。

  果然,当王志勇带着老姚的儿子、女儿出现在老姚家中时,这位父亲剩下的只是满脸慈祥,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共叙久违的亲情。从那一天起,执拗的老姚再也没有信访过。

  基于这种理念,他经常为了解信访案件的第一手材料和真实情况,深入实地考察。曾经为了给一名因拿不出任何证据而无法立案的包工头“讨回公道”,王志勇亲自跑到山东,挨家挨户开展调查,最终为上访人正了名。虽然钱没办法拿回来,但是法官的努力感动了上访人,从此再没有上访。

  几年来,王志勇的足迹不仅深入到北京城郊,更遍及内蒙古根河市、湖南省永顺县、广东省徐文县等全国50多个县市,其中,有城市的城中村,更多的是偏僻贫困的农村。大量信访“骨头案”随之成功化解。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