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援非天使”郭璐萍:生命没有国籍,大爱没有国界
//www.workercn.cn2017-09-13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人物检索:郭璐萍,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2014年她主动请缨加入中国第21批援突尼斯医疗队,远赴非洲执行援外医疗任务。2016年1月,郭璐萍回国探亲,被诊断为乳腺癌中晚期。2017年8月,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白求恩奖章”。同月,成为首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上榜者。

  近日,从在浙江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浙江专场)现场交流活动上传来消息,前不久刚刚获得“白求恩奖章”荣誉的援非医生、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郭璐萍光荣入选8月“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成为首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上榜者。

  援非天使,大爱无疆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是中国援外医疗队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的根植于每一个援外医疗队员的心中,郭璐萍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每一个字的含义。

  在突尼斯工作期间,郭璐萍不畏艰苦,每天做手术少则4、5台,多则十几台,经常工作到深夜,累计完成手术496台,迎接了1436个新生命。她认真钻研、因地制宜,通过附加手术“子宫动静脉上行支高位结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用于治疗突尼斯妇女子宫收缩不良病例。她以“传、帮、带”的方式,手把手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帮助他们提高医疗水平,力争留下一支“不走的”中国医疗队。她工作积极、开拓创新,改进了当地医院多年落后的工作制度,显著降低了母婴死残率,挽救了无数条生命。

  2015年3月16日凌晨4时,一名急诊孕妇频繁宫缩,胎心音最多每分钟80次,并且越来越慢,她凭着多年妇产科的临床经验,立刻判断这是“急性胎儿窘迫症”,胎儿生命垂危。情急之下,她大胆决定做局部麻醉抢救手术。从孕妇进手术室到胎儿取出只用了短短几分钟,此时子宫内只有十几毫升羊水,胎儿颈部被脐带紧紧缠绕几圈。由于手术及时,婴儿得救了。这次抢救成功打破了医院在同种情况下抢救零成功的记录,令当地医院的医务人员对中国医生刮目相看。

  过度劳累,天使折翅

  在突尼斯期间,每天五、六台手术是郭璐萍工作的常态,最多时达10余台。西迪大区医院的工作记录显示,郭璐萍曾创造了“连续4天工作在手术台,情况危急时一人连担多台手术”的纪录。

  持续的高强度工作让郭璐萍的身体出现了异常。2015年初,郭璐萍突然心脏连续剧痛,院方十分关心,给予6天休假时间,但眼见同事忙碌的身影和孕妇无助的期盼,郭璐萍只休了3天就返回了岗位。到了7月,郭璐萍明显感到体力不支,左胸出现肿痛并有疑似肿块。郭璐萍的丈夫在国内闻讯后多次催促她回国检查,但郭璐萍都以“病人多,放不下”为由搪塞过去了。她的丈夫只好在国内寻医开了大包的中药寄往突尼斯,郭璐萍边工作边服药,不知内情的外方人员还笑称是中国“tea”。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