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吴进东:他的发明为企业节省80余万元
//www.workercn.cn2017-09-13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他的发明为企业节省80余万元

——记公交保修四厂高级技师吴进东

  提起公交保修四厂的吴进东,职工们都亲切地叫他“吴老师”。工作几十载,吴进东凭着特有的钻劲儿和干劲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斗在生产第一线,为公交车辆的维护提供了高效、一流的技术支持。

  2008年,“吴进东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吴进东带领6名徒弟组成的技革小组,凭着几台老旧的机械设备,在一间2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搞起了发明创造。9年时间,吴进东和他的团队共研发专用机工具986件,修复各类总成438件,为企业节约80余万元。

  说起发明创造,还要从吴进东当钳工的那段时光说起。1984年,刚参加工作的吴进东成为保修厂里的一名钳工。在很多人看来,钳工枯燥乏味,又苦又累。但在吴进东眼里,钳工岗位是一个充满艺术灵感和生命活力的小世界。“一块不起眼的钢材,通过锉、削、刨、洗、磨等工序,就赋予其温度与情感。每当一个零件制作完成后,我都觉得给了它第二次生命。”吴进东说。就这样,一台满是铁锈的工作案、一台电动砂轮、一个台钻,整整陪伴吴进东走过16个年头。

  吴进东心灵手巧,又爱琢磨,没事时就喜欢改造一些小工具、小玩意。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工具顺不顺手,只有自己知道。吴进东的工具箱里大到锤子、锯子,小到錾子、锥子,每一件工具都是自己亲手设计、制作完成的。工友们都说:只有用他制作的工具,才能体会出什么是人手和工具的完美结合。

  在企业倡导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大背景下,吴进东想到:职工们在户外维修作业中,不仅要携带各种工具,还要拿托盘、木马、掩木等重装备,实在不方便。如果发明一种多功能工具小车该多方便呀。有想法就有行动,吴进东和他的团队借鉴多功能工具箱的原理,边制作边改进,仅用了两个月,第一辆多功能工具小车的样车制作完成。

  小车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有两个托盘,作业时放在保养车下,用来存放拆下的零件和散落的油、水和泥土,保证工作区卫生、整洁。中下层的两个抽屉,可以摆放各种型号的工具,让职工一目了然。小车顶部还“背”着警示牌、掩木、木马、锥筒等安全装备,实现了一车多能。小车的外部还“挂载”了《保养作业指导卡》,不仅让职工随时查看技术要求及相关作业内容和数据,还为规范保养作业项目提供了条件。

  在那一年,吴进东的发明灵感“井喷式”爆发,推刹车鼓小车、拆轮胎小车、滚轮拖车、防冻液自动加注器等一大批发明成果不断涌现,为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让青年职工尽快掌握新技能、新知识,吴进东工作之余制作了大量教学课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片演示,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12年,吴进东提出以视频的方式进行经验技能推广和传承的想法。在厂技术部的支持下,吴进东自行拍摄、制作了《量具规范使用教学视频》及《LNG系统维护保养教学视频》,并刻录成光盘,发放到车间、部室。

  2015年3月,吴进东被北京公交集团党校聘为兼职教师,主抓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近年来,吴进东致力于科技攻关、新技术应用和生产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解决,总结撰写的多篇论文在杂志上发表。“技术创新永远离不开高技能人才。我不仅要传授年轻职工新技术、新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踏实劲儿,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吴进东说。(通讯员 李小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