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覃仕汉:被需要是种幸福
//www.workercn.cn2017-09-08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寻找一线最美工人

覃仕汉:被需要是种幸福

通讯员 唐寅 中工网记者 邹明强

  【人物检索】覃仕汉,武汉铁路局襄阳房建生活段设备检修工,职场三十四年,从不谙世事的青涩少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火车头奖章获得者。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覃仕汉,这个从湖北恩施山区走出来的土家汉子,在湖乡江汉平原和鄂西南大地上,收获着汉宜和宜万铁路线上的铁粉,他用被需要是种幸福的人生观,诠释了仁、智兼备的德行,斯文的外表和坚强的毅力,像清江水和武陵山一样,坚韧有力、清澈透明。

  从1983年踏上紫荆岭土地的那一刻起,覃仕汉就与铁路房建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一部有线电话就挂在他的床头,只要发生房建设备故障,总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他。这部电话就像亲人一样一直陪伴了他二十多年;进入无线通信时代后,手机、短信、微信、手持终端这些现代通讯设备,让他每天24小时陪伴着用户。

  天气是影响铁路生产的一项重要因素,所以覃仕汉逐年养成了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2015年的夏天,恩施车站营业站房上方的风雨棚发生了漏雨病害,天气预报两天后会有强降雨,需要尽快处理;可抢修只能利用夜间的“天窗点”进行。彩钢瓦风雨棚比普通风雨棚维修难度大,而且夜间视觉较差,所以需要两夜的“天窗要点”才能处理完毕。当第三天清晨完工后,准备返回驻地时,覃仕汉却眉头紧皱,额头上冒着黄豆大的汗珠。同事见状说要送他去医院,他却笑着摆摆手说:“没事!”原来,由于工作时间太长,患有糖尿病的他忘了注射胰岛素,结果血糖飙升,他随即拿出随身携带的胰岛素给自己扎了下去。

  1998年发生洪灾,花艳地区一栋变电房部分被泥石流掩埋,墙体开裂,大家被灾害的阵势吓住了,都不敢去进行查勘,覃仕汉到达现场后,二话不说,径直往塌方处查看。当同事惊呼覃工快回来时。他回答道,“变电房出问题了,这可是大事,对行车有直接影响,如果我不了解情况,不做到心中有数,安不下心啊!”

  汉宜线、宜万线这两条线是管内的两条新线,采用了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大多数职工对这些技术、工艺、材料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覃仕汉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也从不掉以轻心。他告诉身边的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问题不仅要及时解决,还要按规定操作,消除隐患。

  宜万线地处武陵山脉,地质结构复杂,很多与铁路运输有关的房屋都建在山腰甚至山顶上,这些设备看着不远,但实际要步行一二十公里的山路在能到达。为了准确掌握这些房建设备的事实状态,覃仕汉每半年都将所有设备看一遍,因此他每年都要步行上千公里,脚掌都走出了老茧,解放鞋也穿坏了无数双。

  汉宜线、宜万线的铁路职工都知道,覃仕汉总有三样东西不离身:药品、干粮和一本翻了无数遍的《大修维修规则》。身患严重糖尿病多年的他,一直靠药品维持,干粮是为了保证经常出差到现场而不能及时吃饭而准备的,那本《大维修规则》则是为了随时进行学习准备的。

  1983年参加工作的覃仕汉,靠仁和智成为了铁路沿线职工的亲人,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碰到了房建设备问题,找到他就找到了依靠;他靠仁始终和年轻人一起奋战在一线,他靠智用CAD技术画出来的图纸,连很多年轻技术人员也自叹不如。他的工友评价他说,他整理的台账图永远是最齐全的,技术资料永远是最标准又最符合现场实际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