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落松地啊,请你听我说”
//www.workercn.cn2017-09-0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该怎么办?

  落松地村的孩子又要进入愚昧的黑夜之中。

  农加贵的担忧其来有自。

  在云南,类似情况导致健康孩子不能求学的情况绝非孤例。

  2015年第五期《凤凰周刊》报道,2014年9月,滇东北某县有40多名适龄健康儿童无法读书,“原因是他们的先辈曾患有麻风病,当地学生家长反对他们入学,声称如果学校坚持接纳这些患者的后代,宁肯将孩子转学。”

  上述困境的存在,既来自于人们对麻风病的心理恐惧,也来自于因此而产生的社会偏见和歧视,不仅歧视这个村的村民、孩子,甚至歧视农加贵。

  就在他当了老师之后,各种歧视毫无悬念地滚滚而来。

  “我到中心校开会公干,从来不敢说我是落松地来的,”他说,“有的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开会时不和我坐一条凳子,吃饭更要远离我,甚至不和我说话。”

  或许也只有到了这时候,他才能体会落松地村民心中的苦和痛。

  过去的几十年里,也不是没有外面的人到过他的学校,但工作一结束,人家立马走人,没有人敢在他的学校吃顿饭,这里面包括他的教育系统的领导。

  在村长家第一次吃饭后,得到了村民的信任,拆开了与村民的心结,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农加贵才发现,“吃饭”这个最普遍、最简单、最平凡的人生琐事,对于落松地村来说,意义如此非凡,渐渐的,他自己也以这种方式来测量外人对他和他的学校以及学生的温度。

  广南县教育局现任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黄座富在农加贵心中,绝对居于“恩人”的崇高位置,而黄座富第一次认识并被农加贵接受,也是通过一顿饭开始的。

  在落松地小学,“吃,还是不吃”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许多外来来访者来说,竟然和那个“活,还是死”的“哈姆雷特困境”有得一比。

  黄座富与农加贵的友谊是从一顿午餐开始的。

  同样是1986年入职民办教师的黄座富与农加贵有着许多共鸣,但黄座富于1998年参加了广南县城区学校招聘校长的竞考,他考上了北宁中心学校校长一职,北宁中心学校辖28所学校,农加贵的落松地小学及其“上线”坝汪完小均是其中之一。

  “我们学校的副校长陆正阔建议我先到落松地小学看看,他说那儿环境好,再就是它毗邻麻风村。”

  1998年9月3日上午,沿着一条一边傍山,一面傍河的泥泞路,黄座富轻车简从来到了落松地小学,“房子校舍还是石木结构,有一间是宿舍兼厨房。”

  转了一圈,农加贵只提出了一个请求,因为校舍房顶是瓦铺的,有些漏雨,他希望黄座富给他一点钱,翻修一下,“检漏花不了几个钱,我答应他了。”

  交往中,黄座富隐隐感到农加贵在刻意回避麻风村的事实。

  到中午11:30了,农加贵和坝汪完小的校长陆贵楚嘀咕了一阵,陆贵楚小心翼翼地来问黄座富:“黄校长,您能不能留在学校吃饭?”黄座富脱口而出:“就在这儿吃啊。”

  就这句话,就这顿饭,农加贵以6年前他在村长家吃饭被村长接纳的心情,从心里接纳了黄座富。

  黄座富此后和他有不少工作交集,慢慢地,黄座富发现农加贵本分老实。

  “2009年他的学校要搞普九验收,去的领导多了,想把学校环境美化一下,我给了他1万元,结果他找人自己投工投劳,省下了4000元盖了一个厨房。”黄座富说,“我觉得他本分厚道,别的人,给他1万,要花出去1万多。”

  农加贵的职称也是黄座富费力帮他解决的。

  “总算有了一个职称指标,我对其他老师说,这次允许我主观一次,把这个指标给农老师了,结果他还推辞,我对他说,你别推了,你职称低我们两级,工资这么少,后来给他评上了‘小学高级’职称。”

  在黄座富看来,也许农加贵的教学水准并不高,但他尽力了,“他一个人每天同时教3个班,还有学前班,用的是复式教学法,动静搭配,10分钟在这个班上课,另10分钟又到另外一个班上课,他必须随时保持运动的状态。”

  农加贵很自豪地对来访者说,落松地的村民,他不仅教过孩子,大人也教,“我给他们办扫盲班,直接面对病人叫他们认字,到现在,我教过他们祖孙四代。”

  农加贵一个人要教3个年级3个班,就算只上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和科学这几门课,他一周要上70多节课,为了有效管理孩子,他通过培养班干部、小助手的方式,搞“学生自治”。

  “体育我还勉强能教,”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没法教的课就是音乐。”

  但在学生心中,他很完美。

  “他对我们很严格,课文背不下来,或者作业写不好,他就不给我们吃饭,但他会故意走开,给我们机会去偷吃。”农加贵的学生小琏回忆道,“下雨的时候学校前面的小河涨水过不去,他就把我们一个一个背过去。”

  从2009年教师节开始,黄座富开始琢磨用一切机会,把农加贵的事迹给推出去。

  “2010年,我让他带着260多位教师搞‘师德八条’宣誓,2013年3月,又推他为县里的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师德楷模,同年4月,央视七频道《乡约》栏目组来广南拍片子,我们又把他推到镜头前,让他亮相。也是同年的6月,一个开会的机缘,云南教育报时任副社长,同时也是中国教育报记者的杨云慧了解到了农加贵的事迹,于是开始采访报道他。”

  2013年9月3日,一篇题为《“老师大爹”农加贵》的通讯在《中国教育报》刊登,农加贵的事迹开始传播。

  从此,在各级、各类组织的关怀下,各种荣誉呈波浪状开始向农加贵“袭”来。

  “2013年9月,他获得‘云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第一次到省会昆明;2014年他获得‘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第一次到首都北京;2015年获得‘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全国师德楷模’‘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今年4月26日,他又获得‘全国最美职工’荣誉称号。”

  “全国最美职工”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在荐举农加贵角逐“全国最美职工”过程中,文山州总工会功莫大焉,州、县总工会早在农加贵籍籍无名的时候,就注意引领培育,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农加贵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积极协调各个方面,给予了他以极大的帮助和培育。

  2015年,云南省教育工会主席崔家周两度到落松地小学探访调研农加贵先进事迹,同时向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报告,建议对农加贵事迹进行宣传,对他本人给予必要的帮助。

  “农加贵不仅是教师的楷模,也是我们全州职工的典范。文山州目前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特别需要农老师这样的职工楷模。”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总工会主席兰朝明说,“我们当前面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需要一大批先进职工典型引路,农加贵等典范职工,对于激励、鼓舞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围绕州委、州政府工作中心和全州工作大局,实现文山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价值很高,意义重大。”

  “农老师31年如一日坚守在落松地那个特殊地方用心用情用力教书育人,是我们州著名的‘西畴精神’的生动体现。”兰朝明说,“‘西畴精神’的内涵就是‘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三句话,它是文山州目前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使‘西畴精神’发扬光大,文山州总工会决定以劳模、先进职工典范人物引路,充实弘扬‘西畴精神’,为全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工会应有的贡献。”

  2017年8月29日上午,一场主题为“文山州弘扬‘西畴精神’暨先进模范事迹宣讲”的动员会在州府举行,州委书记童志云、州长张秀兰等领导莅临倾听,会上,农加贵身著一袭壮族黑衣,用生动的语气,讲述了自己31年来坚守落松地小学平常而不平凡的故事。

  此时,他心里其实很焦急,他怕因为外面的工作,误了孩子的功课。(陈昌云 黄榆 文/图)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