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落松地啊,请你听我说”
//www.workercn.cn2017-09-0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那边那个村”与一个高中辍学生的缘起

  “我不去!”

  听到叔叔农春盛所说的教书地点,1986年8月的某一天,当时19岁的农加贵不需要任何思考,仨字斩钉截铁脱口而出。

  叔叔所说的地点是“那边那个村”。

  这个村村民的孩子逐渐增多,也逐渐长大,到了该入学的年龄了,外村学校不收,自己村办学,又没有人敢来当老师,村民着急死了。

  由于好喝酒的缘故,农加贵在距这个村几公里以外的下坝村小学教书的叔叔农春盛和一个俗称“医院”,实际是一个皮肤病防治站的几个“医生”发生了联系。

  “我叔叔好喝酒,当时买酒艰难,但‘医院’因为防治疾病的缘故酒很多,于是我叔叔和他们相处得很好。”农加贵回忆说,“‘那边那个村’先请了一个老师,样样条件谈好了,结果临来的那天人家变卦不来了,叔叔的医院朋友委托叔叔给他们找老师,于是叔叔想到了因为生活费用负担不起,刚从高二辍学回家的我。”

  农加贵他父亲一听自己的弟弟给亲侄儿介绍的工作竟然是到“那边那个村”去教书,把农春盛好一通责备。

  “叔叔后来说,不是他非要叫我去‘那边那个村’,而是因为其他小学不需要人了,只有‘那边那个村’因为大家害怕不敢去,才需要我去。”

  其实,“那边那个村”也有学名,叫做“广南县新生疗养院”,听上去春意盎然,但实则是一个1957年设立,集中收容麻风病人的新建村,当时有56户180多人,其中,麻风病患者有80余人。

  “那边那个村”颇有远离尘寰的意味,设在一个四周都是青葱大山,大山之下有一条清澈溪水的山谷里,农加贵后来认为,它这个选址,“隔离”和“阻断”的意思明显,“有个目的,怕病人跑出去。”

  在距“那边那个村”的村庄约3公里多的溪谷谷口,地方政府建了一个“皮肤病防治站”,现而今,几间土墼垒成的平房早已湮没在丛生的杂草中,颓垣而断壁。

  在这个皮肤病防治站,因为工作人员穿白大褂,人们就把它叫做“医院”。

  农加贵说,“‘医院’有三个‘医生’,他们的任务就是给村民发药,然后就是劝阻村民外出。”

  当时的人,叫不出“新生疗养院”这么文绉绉又拗口的名头,而这个广南县唯一麻风病人的集中村又没个俗名,于是就叫“那边那个村”,久而久之,相习成俗,人们就这样称呼它了,而所有人都知道,“那边那个村”与流脓流血、瞎眼、嘴歪、断肢、跪着走路等可怕病状有关。

  于是,“那边那个村”成了令人胆颤心惊的符号所在。

  对于去这样一个地方当民办老师,不仅农加贵坚决表示“我不去”,而且父母也不同意他去,眼瞅着农加贵决心已定,叔叔又再次低声下气恳求他到山谷谷口隔离麻风病村的那个简称“医院”的地方去看看。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