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丁方玉:扎根非洲大地的“面包树”
//www.workercn.cn2017-08-29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自强不息,始终将责任摆在第一位

  身为一名厨师,丁方玉身负厨师的使命与责任感,兢兢业业每天忙碌。节假日员工们休息了,但三餐不能误,对丁方玉来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都要站在厨房里,灶台前。坦桑尼亚四季都是炎炎夏日,厨房里没有空调,连续几个小时炒菜,早已汗流浃背浑身湿透,偶尔的切伤烫伤也在所难免。更别提逢年过节连轴转,他一人负责近百员工和家属的饮食,在饭后大家欢声笑语时,他常常累的回屋倒头就睡。

  非洲疟疾横行,丁方玉也患上过,忽冷忽热,恶心呕吐,很不好受。那可怎么办呢?大家还是要吃饭的呀。丁方玉就在中午做完午饭后,立刻跑到医院输液一两小时,不管输没输完,赶回到职工宿舍为大家准备晚餐,晚饭筹备好了,他再回医院再挨一针,把没输完的液输完。说起这些往事,丁方玉露出了朴实的笑容,“生病那会挺不容易的,但是一定得让大家吃上饭。”

  十四年来,丁方玉一直视食堂卫生安全如生命,严防食品中毒事件发生。在坦桑尼亚这样炎热、疾病肆虐的地方,没有任何人因为吃了食堂菜引发疾病。 他定期组织食堂的当地帮厨学习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食品的储藏保管,摘洗、切配、加工等全过程他都全程监督把关,亲力亲为。每天都认真组织帮厨们做好灶面清洁工作,保持就餐环境卫生。开餐后、下班前对煤气的开关、用电、用水,以及餐厅门窗都要认真进行查看,没有细毫马虎,并定期、定时对当地帮厨进行安全知识,安全防范等教育,职工食堂从未发生失火、失盗事故。

  勇于奉献,以实际行动展示中铁风采

  “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丁方玉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努力钻研,克尽职守,让他一跃成为坦桑尼亚“名人”。在坦桑尼亚建造了4座国际五星级标准酒店的东非公司大业主,迪拜ABS财团总经理阿里,每次来访东非公司都必亲自来职工食堂吃丁方玉做的菜。阿里数次来东非公司项目上检查,也要求丁方玉来项目上为他做中国的美味佳肴。载誉归来的他并没有在名誉面前沾沾自喜,在他看来厨师不但要发扬“高尚的厨德、专业技术过硬、吃苦耐劳”等优点外,还要具备“四个必须”:一是要有过硬的工作态度,二是具备学习的能力,三是必须强化菜肴创新意识,四是必须注重道德修养。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仅在业务上拔尖,而且事事处处以身作责,敬业奉献。

  “大暖男”是东非公司每个人对丁方玉的一致评价。每天东非公司的员工陆陆续续下班,回到职工餐厅,都能看到丁厨热情朴实的笑容,美味可口的饭菜,舒适、家一般的环境,让疲惫工作了一天的大家情绪开始平静下来,脸色由“多云”转“晴”,仿佛受到了丁厨的感染,笑容满面起来。“丁厨做的菜太好吃,导致我们来了的第一年体重环比上升20%,所以饭后大家一定会一起和丁厨去散步,这是国际惯例。”东非公司的员工说,“在机关,想吃什么都跟丁厨说,不出一星期,他肯定做给我们吃,不会的也去学了做给我们吃,让我们这些在非洲打拼的人足不出户也能吃遍中国。每周末大家聚在一起吃丁厨做的火锅、烧烤、一起娱乐,在非洲这个地方找回了家的感觉。”来东非公司反探亲的家属吃了丁厨的饭菜也为之一怔,“能吃得出每道菜里都充满爱心,感到每道菜都用尽心思,让人感动。大概菜如其人,暖到了每个人心里。有这样的好厨师,看到家人在这边吃的好住得好,我们做家属的也就放心了。”

  前厅欢声笑语大宴餐,后厨汗流满面手脚忙。美味佳肴赞誉声声传,勤学苦练厨艺几十年。烟熏火燎,丁方玉从不厌烦,热油高温,丁方玉从不退缩;他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他是武功盖世的威武灶神!可敬可爱的厨师丁方玉,在遥远的非洲传承着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饮食文化,他用勤劳智慧的双手,给背井离乡,远在非洲打拼的职工们一份家的味道。(王强  贺小珊)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