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丁方玉:扎根非洲大地的“面包树”
//www.workercn.cn2017-08-29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在非洲大地上,到处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大树,由于动物喜欢吃它的果实,人们称它为“面包树”,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生命树”。它的精神就是“落地生根,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于奉献”,这种精神的传承,是东非公司发展壮大的灵魂,是基业长青的源泉。丁方玉就是这样一颗“面包树”。

  丁方玉身材魁梧、毛寸短发,和蔼可亲,常常笑容满面。他是东非公司的厨师,说起做菜做饭,他会口若悬河,言语间透露出对餐饮事业的热爱。他把这份激情带到坦桑尼亚,像“面包树”一样,扎根非洲14年,成为一带一路的模范。

  落地生根,在艰苦环境中历练成长

  2004年8月,22岁的丁方玉只身来到坦桑尼亚,出国前,他对非洲生存和工作情况有些了解,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到了非洲,他才能真正体验到工作生活环境与国内的巨大差异。缺水、少电,交通、通信不便,天气湿热,蚊虫肆虐,语言上不通,出行安全受禁锢,因为抢劫暴力犯罪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在国内都是难以想象的。比环境条件艰苦更可怕的还有工作之余的寂寞和孤独。但这一切不曾动摇丁方玉在非洲扎根的决心,他凭借着一股韧劲儿,硬是坚持下来,一干就是14年。从一开始,丁方玉需要公司办公室同事陪同翻译,当地司机驾车带他出行买菜。想要自立,让公司放心的他白天和当地人尽可能多的沟通学习斯瓦希里语,晚上回来和上幼儿园的儿子一起挑灯夜读。渐渐的,他能够自己开车出门买菜,能够用斯瓦希里语跟商贩讨价还价,并每天中午开车到公司,给大家送上热气腾腾的午饭,风雨无阻。他走出了一条质优价廉的供应渠道,让东非公司机关员工都能吃到最新鲜、最优质的饭菜。

  坚忍不拔、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丁方玉从来到东非公司第一天起,就从最基本的技艺开始练起,并对每个环节的业务技能都反复琢磨,夜以继日不断积累,使自己对各项业务技能了然与胸,全面掌握了基本菜系的烹饪技法。同时,他致力于菜肴创新,不断改进烹饪技术。“大家天天就吃我一个人做的菜,我做的菜都差不多口味,早晚都会腻的,我特别害怕大家吃腻了。”丁方玉如是说,他开始在网上搜索不同的新菜式做法,结合公司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的口味,精心钻研、调整每日菜品的咸度、辣度、酸甜度。每天大家吃完饭,他再逐一检查剩下了多少饭菜,剩的多的菜再调整做法和口味,剩的少的大家喜欢吃,日后多做几次,慢慢找到了大家都喜欢的、接受度最高的口味。东非公司时常接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大客户和业主。丁方玉就在他们来访之前充分查阅网络资料,询问他们想吃什么,准备合乎他们口味的佳肴。他还在空余时间拜访同样在坦桑尼亚工作的华人同行,讨教新的菜式和口味,时常改变自己做菜的风格,让大家吃到不一样的菜。每次回国休假,他都主动报厨师培训班为自己充电,把国内国外新的菜式带到坦桑尼亚职工食堂的餐桌上。在东非公司机关,每个人都爱吃丁方玉做的菜,每个人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丁厨做了什么好吃的。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