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崔根良:没有这份家国情怀,就没有如今的成就
//www.workercn.cn2016-05-0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没有这份家国情怀,就没有如今的成就”

亨通集团党委书记崔根良已功成名就,但他对自己的评价一如往昔“我是人民的服务员”

▲崔根良(右)在江苏吴江亨通集团光纤生产车间询问生产情况(4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新华社记者刘巍巍

  崔根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

  那个物质匮乏而又激情燃烧的年代,在他的人生中烙下的是挥之不去的家国情怀。他不止一次说,没有这份情怀,就不会有这样的心志,更不会有如今的成就。

  外人眼中的亨通集团党委书记崔根良,功成名就,身价亿万。但在熟悉的人看来,他一点也没变。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他却还与过去一样,整天扎在企业车间。

  “十三五”期间,崔根良给自己确定纵横全球的新目标:争取50%以上产品销往海外、50%以上资本为海外资本、50%以上人才为国际化人才。

  自力更生攀高不止

  亨通集团若按目前的产业规模按部就班,每年做个一两百亿元不成问题。可国际竞争瞬息万变,企业的生死转变只在瞬间。

  崔根良常说,要学习华为“永远处于冬天”的生存哲学,居安思危,时刻树立危机意识,追赶甚至超越国内行业的领先者。

  为此,亨通逐步加大科技软硬件投入,在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装备制造技术基础上,实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比如,在1200万芯光纤拉丝扩能项目上,通过核心设备和工艺的自主研发定制,与同样全套引进设备相比,生产效率提高了30%,设备投资总额下降了约1.5亿元。

  亨通发展的历程,也是对人才引进、培养的历程。

  亨通光缆项目起步时,吴重阳已是国内知名的光纤光缆专家,当时在山西某国企工作,崔根良从西安租车专程去请他。吴重阳说,“让我回去考虑考虑,你们什么时候走?”崔根良回答:“看你什么时候走,我们就什么时候走”。言下之意是,吴重阳不走他就不走。这句话感动了吴重阳,让他下定了来亨通工作的决心。

  如今,吴重阳已是亨通光电公司首席资深技术专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从引进第一位本科生、第一位研究生、第一位总工,到引进第一位教授级高工、第一位MBA、第一位海归……目前,亨通已经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汇聚了行业内诸多的重量级人物。亨通集团发展战略委员会,则聚集了国内技术、管理、战略等多个领域的1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4名通信领域两院院士,亨通已成为行业内引才揽才的强磁场。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