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摆渡“新知” 一手转化“旧学”-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一手摆渡“新知” 一手转化“旧学”

疫后北大重逢陈鼓应先生

2020-10-08 08:39:2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众多青年学子的“北大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9月10日,陈鼓应先生乘坐的航班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次日,我们通话时,他已制定好了隔离期间的工作安排。14天满,陈先生受邀出席了两岸文化座谈会。27日,他回到北京。此时距离他春节以前返回台北和家人团聚,已过去9个月的时光。而这也是陈先生近年离京时间最久的一次。

  自2010年受聘出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并参与主持道家研究中心以来,陈鼓应先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燕园度过。只有寒暑假时,他才会回台北家中或者美国伯克利的寓所。但假期也几乎全被他用来搜集研究资料,以及为北大道家研究中心拓展国际合作。

  1984年至1997年间,正值盛年的陈先生曾在北大哲学系任教,并以中国文化书院为阵地积极推动文化复兴。他结合自己的学思经历,开设了尼采与庄子的有关课程。其时的他,一手摆渡“新知”,一手转化“旧学”,融会东西文化,引发了大批求知者的神往。在燕园,陈先生作育校内外人才众多,尤其是为赓续与接引道家文化学脉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作为北大教授的他,也在这时出版了《悲剧哲学家尼采》《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黄帝四经今注今译》与《周易今注今译》(与赵建伟合作)等重要著作。1989年,陈先生发表《论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一文,正式提出“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引发巨大反响,堪为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成一家之言”的标志性论述。他早年的经典著作《老子注译及评介》与《庄子今注今译》的简体本更在这一时期问世,风行海内。

  13年后,陈先生重回北大。“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是他近十年来的精神写照。尽管已逾古稀,但他在学问上的锐意及教育上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当年。晚年的陈先生依旧笔耕不辍。2012年,他出版新著《道家的人文精神》;2017年,另一部新作《庄子人性论》又与读者见面。从2015年起,收录其思想精粹的20卷本“陈鼓应著作集”由中华书局相继推出。而他主编的《道家文化研究》集刊也在2016年出满30辑(1992年创刊,迄今仍在编辑发行)。依托北大哲学系与道家研究中心,陈先生还发起了“严复学术讲座”与“道家学术讲堂”两大演讲系列,邀请汤一介、李学勤、杜维明、余敦康、施舟人与汪荣祖等当代一流人文学者主讲。他自己开设的专题课程、相关演讲,以及策划的国际会议,更是每每成为燕园中的学术风景线,备受欢迎。甚至他每日在未名湖边散步或者骑车的身影,也已然成为众多青年学子的“北大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讲学中的陈鼓应先生

  准备以“从台大到北大”来命名自己的回忆录

  陈先生曾不止一次谈到,准备以“从台大到北大”来命名自己的回忆录。而他此次回京的一项重要计划,便是启动回忆录的撰写工作。之前,陈先生作为1970年代台湾民主运动的重要推动者,曾就此接受过口述历史访问。近年,他也参加了国家图书馆“国家记忆”工程的录制,讲述了亲历两岸若干历史事件的经过。但一部以其学者生涯为主线的系统的个人回忆录,却始终在他的构思当中。而今,经过长期酝酿,陈先生决定在疫情过后的故都正式开笔。

  北上求学不久,我便与陈先生相识。数年之间,常有机会请业请益。而此次由于疫情,我们已许久未能见面。其间虽通话多次,但终不比当面交流畅快与透辟。9月28日,即陈先生回京的第二天,我见到了久违的他。一见面,陈先生就兴味盎然地说起回忆录的事情。

  在陈先生看来,尽管一生经历丰富,也曾一度站上历史潮头,但与之相比,他更为看重的还是自己的学者身份,特别是台大与北大两所大学和自己的生命联结。

  1956年,陈先生入读台湾大学,1963年从台大哲学研究所毕业。在台大期间,他深受哲学家方东美与殷海光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将哲学思辨与家国情怀熔铸一炉的学术风格。毕业后,他先到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任教,但因殷海光遭到当局迫害,他也在1967年被作为“殷党”解聘。后来他又转任台大教席,由于投身“保钓运动”,在当局压力下,复被台大解聘,并引发了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但在困厄中,他却不坠青云之志。正是从1967年开始,他发奋注译老庄,历时数年完成了一代名著。在《我的学思历程》一文中,陈先生回忆道:“上世纪60年代,在台湾当局白色恐怖的政治环境下,儒学之道统说与威权体制的统治相互温存。”而他选择在诠释道家思想上用力,阐幽发微,一如其内心对于尼采学说格外亲近一样,“未尝不是对政治上道统说和学术上道统说的回应”。

  陈先生1972年曾短暂赴美交流,1979年再次赴美后,便受阻无法返台北。在杜维明教授的介绍下,他到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专事道典研究。此后他又到芝加哥大学,参与了著名政治学家邹谠教授主持的为期三个学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项目。而在“五四”一代风云人物中,他最为欣赏的是时任北大文科学长与《新青年》主编的陈独秀。

  陈先生说,无论是在台大读书时,还是毕业以后,亲炙的师长中有不少出身北大或者“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台大成为北大学脉的一道余绪。他高度认同这一传统。只不过那时的陈先生还不曾想到,自己此后的人生舞台会伴随着剧烈的历史变动而转向北大,为这一学脉再谱新篇。

  就在陈先生赴美的同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的陈先生,1949年和父母一同赴台。此后他在台湾接受教育,并崭露头角,但他的视野与关怀却从不以台湾自限。相反,在精神深处,他始终与故土保持着血肉联系。赴美以后,陈先生得以更多了解来自大陆的信息,同胞的命运时刻牵动着他。经由政治学家赵宝煦先生与袁明教授引介,陈先生逐渐与北大走到了一起。

1 2 3 共3页

编辑:尹文卓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江元勋:点化绿叶成佳品

    若论中国红茶“一哥”,江元勋应该是没有悬念的。无论是续写中国顶级红茶传奇的“金骏眉”,还是成名已久的“正山小种”,或是“正山堂”这个享誉业界的品牌,都与这个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

  • 回村办合作社 他带领乡亲一起致富

    “下个月,我就要去艾力的合作社上班了。”9月15日,和田县英阿瓦提乡艾吉克村村民买买提吾买尔·买买提明告诉记者。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