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临床无小事,哪怕是一滴汗-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林巧稚:临床无小事,哪怕是一滴汗

2020-06-15 07:47:44 来源:科技日报

  人物简介:林巧稚(1901—1983),医学家,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2019年9月25日,林巧稚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图片由实习生陆越绘制

  1947年秋天,北京协和医学院招收了19名新生。

  在时任协和妇产科系主任、教授林巧稚的坚持下,医学院没有压缩课时、缩短学制,她坚信医者必须要为以后的临床和科研打牢基础,其中包括给予足够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临床无小事”。

  “请对10例初产妇分娩全过程进行观察,并用英文写出完整产程报告。”学生们来产科见习,林巧稚这样要求。

  经过全程观摩和认真观察,学生们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包括医生对产妇的检查、诊断流程;也包括产妇的状态:宫口开到5指、胎儿进入产道等。

  一份份条分缕析的产程报告交到林巧稚面前,她认真阅看,最后只在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批了“Good”(好),其余的都被退回,要求重做。

  又一次,学生们更认真地观察,对整个分娩过程详尽记录,甚至没有漏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操作。

  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这些细致再现产程的报告在林巧稚看来仍不合格。满头雾水的学生只得找来那份唯一批阅了“Good”的作业学习。他们发现,好作业的产程记录上多了一句话:产妇的额头上冒出了豆粒大的汗珠。

  “医学科学的一切结论都建立在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临床医学的科学结论要建立在对‘这一个’病人的全面了解和把握上。”林巧稚对学生说。

  在林巧稚看来,出现在产妇身上的豆粒大汗珠,是她的临床指征和体征表征,是临床诊断的依据。

  “有人问,产科的规律是什么?要我说,产科的规律就是无规律!”林巧稚的眼里,每一个病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规律和经验是依据和基础,但对每个病人的临床诊断,需要医者去细心体察,发现和掌握病人的身体状况,再做出决定。

  产妇和胎儿的变化常常发生在瞬间;难产和顺产的转化,也常常想不到。

  林巧稚接生过5万多名婴儿,在这不平凡的一生里,她笃信:“这可是个苦行当,有时要连续观察十几个小时、二十几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它需要细心和坚韧,一点小小的疏忽会给别人带来多么大的不幸。而只要略加小心,又会给别人带来多么大的欢乐!”(记者 张佳星)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郭姐“触”网记

    太行山麓,晨光熹微,山西省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田埂上,郭晋平早早支起三脚架,架上手机,打开直播软件,一边松土、除草,一边跟网友互动,“各位朋友,今天又见面了。”“你们看,这儿空气多好,庄稼苗多绿,长出来的小米能不健康吗?!”

  • 两怕迎刃而解 “蔡记大虾”练摊一月赚3万

    今年23岁的蔡俊伟已为人父,是湖北老河口市光年路众多餐饮店中最年轻的老板。“之前一直在南方打工,春节返乡遇到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家隔离,耽误了几个月时间,疫情缓解以后,准备去原来的工厂继续上班,却被厂方婉拒。”蔡俊伟说,好好的一份工作,因为疫情影响,因为自己是湖北人,就这样没了。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