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李吉均:一半是冰川 一半是火焰

宋喜群 刘晓倩
2019-07-15 11:26:50

  学人小传 李吉均,1933年生,自然地理与地貌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冰川学、自然地理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和干旱区人地关系的科研工作。在具有西部特色的青藏高原冰川、黄河起源与地貌演化、第四纪黄土、高原隆升及其对我国自然环境形成的影响等方面提出许多有国际影响的观点,对中国干旱环境的形成演化有独到见解。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35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首届竺可桢野外工作奖,中国地理学杰出成就奖等。资料图片

2014年9月,李吉均(中)一行考察马衔山地球科学实践教学基地。资料图片

2015年9月,李吉均一行考察青海乐都和甘肃永登地区地貌演化。图为当时的地貌。资料图片

1993年,郑国锠、刘有成、陈耀祖、李吉均(右起)四位院士在一起。资料图片

  【大家】

  2019年3月21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3月20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为此专门举办研讨会,施先生生前好友、同事、学生齐聚兰州,缅怀这位中国现代冰川研究的先驱。

  “施先生是我的老师、我的战友,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中科院资深院士李吉均在研讨会上激动地说。虽然身体状况欠佳,但86岁的李吉均仍坚持参加会议,以此纪念他亦师亦友的施雅风先生。

  正是这份坚持,只要身体允许,再高的山,李吉均都要爬上去;正是这份坚持,再难的科学问题,李吉均也要挑战。冰川研究、青藏高原隆升、黄河起源与地貌演化,他用一生来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山高原之上。

  深入祁连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这首《勘探队员之歌》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而这“火焰般的热情”也点燃了李吉均的梦想。

  1933年,李吉均出生于四川彭州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他,以优异成绩读完初中和高中。20世纪50年代,在“开发矿业”的号召下,无数热血青年把“为祖国寻找宝藏”作为人生理想。

  李吉均也不例外。1952年,他考入四川大学地理系,一年后转入南京大学地理系。那时候,他的梦想是骑一匹白马,漫游在祁连山深山幽谷之中,为祖国探矿。他心中认定,炼钢需要煤炭,矿产是工业的粮食。

  李吉均高中毕业时身体比较羸弱,大家知道他的“探矿理想”后,都觉得他身体肯定吃不消,干不了地质这行,于是劝他改学地理。李吉均不气馁,为增强体质,大学校园的操场上常常能见到他的身影。他坚持天天跑步,晚上洗冷水澡,如此下来,练就了一副好身板,更为日后的野外工作打下了基础。

  1956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李吉均被推荐到兰州大学地理系攻读研究生,师从留德博士、著名地理学和地貌学家王德基教授。

  1958年前的祁连山腹地,冰封千里,人迹罕至。直到一支赶着牦牛和骆驼、穿着笨重老式棉袄科考队的到来,才开启了中国冰川科考的序幕。25岁的李吉均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这是我国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考察队,由施雅风带队,率领100余人向祁连山进发。冰川位于高寒地带,不仅海拔高、空气稀薄,而且常有遭遇雪崩、陷入冰裂缝的危险,但高山冰雪利用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还将促进相关一系列学科的发展。

  “我们当时都是首次研究冰川,在七一冰川现场听了苏联学者道尔古辛讲课,初步掌握考察方法,大胆分头进行。李吉均领导黑河分队,经两个月艰苦工作,实地观察5条冰川,应用地形图与航空相片,统计到186条冰川,面积104平方公里,计算得冰储量21亿立方米,写有很详细(包括冰川、地貌、气候、水文等资料丰富)的考察报告,圆满完成任务。”2005年,施雅风在《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环境演变——李吉均院士论文选集》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这是李吉均与冰川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壮美的冰川深深吸引了这位热血青年,他此后的生活和工作再也没有离开过冰川。从现代冰川到古冰川,从大陆性冰川到海洋性冰川,从祁连山到青藏高原,李吉均徒步考察了全国大部分典型的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

  1959年,李吉均在参加第二次祁连山冰川考察时遇险。

  当时没有地图,考察队在祁连山深处迷路。队员们只能凭借罗盘和山脉走向行进,眼见随队带的口粮所剩无几,谁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走出去。幸好一位会打猎的蒙古族向导,猎杀了一头野牛,才解了燃眉之急。

1 2 3 共3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陈建军:“铁人式”献身油田的好干部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切阳什姐:千米赛道走出“巾帼”风采

    1990年,切阳什姐出生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一户普通的牧民家中,她从小热爱体育,2008年,切阳什姐入选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竞走队,成为一名真正的运动员。

  • 对话两代体育人 坚持,拥有一个更坚韧的人生

    1958年,新中国第一代网球运动员梅福基登上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舞台,并闯入男单第二轮,就此开启了中国网球选手在大满贯赛上的追梦之旅。1961年,15岁的王福章进入北京网球队,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一辈子都没有离开他热爱的网球。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追梦天使”张超凡:单手绘就追梦青春

    7月1日,吉林省超凡教育集团的梦想寄语墙上又多了许多留言。这一天,在集团的梦想课堂里,来自长春市迎宾路小学和宁静小学的小学生们度过了一个别具意义的一天。从小就没有左臂的张超凡用自己求学创业的励志故事和奋斗精神,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 冷菊贞:用好风景写出创业经 唤醒东北贫困古村的金山银山

    2015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委下达驻村第一书记任务之后,在市里任职的冷菊贞主动请缨回到饶河,来到了小南河村。当冷菊贞第一次踏入这片古朴的村落时,她看到了“穷”,但也发现了“美”。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