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李吉均:一半是冰川 一半是火焰

宋喜群 刘晓倩
2019-07-15 11:26:50

  学术传承

  1984年,李吉均出任兰州大学地理系主任,在他主持下,兰州大学地理系蒸蒸日上。在科学研究方面,李吉均利用兰州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有利位置,开展了黄河多级阶地成因与深厚黄土沉积剖面的系列研究,阐明兰州地区黄河有7级阶地,并与上覆黄土地层相联系,应用古地磁、裂变径迹测年方法,确定7级阶地分别形成于170万年、150万年、120万年,60万年、15万年、3万—5万年与1万年以来。

  兰州是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地带,这里黄河阶地与黄土积系列,蕴含了难得的构造运动与环境变化的信息。早在20世纪30年代,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就在兰州划出了最完整的地文期,大地构造学家、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在20世纪50年代专门把黄河阶地叫作“兰州式台地”。

  在甘肃临夏北塬,李吉均发现了一处理想的晚更新世黄土剖面,通过一系列环境指标的研究,首次实现了中国黄土记录与南极东方站15万年来的冰芯氧同位素曲线的成功对比,为黄土研究增添了精彩一笔,以兰州阶地为基点,往上延伸,阐明青藏高原隆升对高原东北边缘地区的影响。往下延伸,阐明黄河发育的全过程。这是李吉均一个重大创新成就。

  此外,李吉均还提出了“季风三角”的概念,阐明了第四纪时期中国北方存在着季风区与西风区两种环境变迁的模式,对我国第四纪环境研究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他通过对长江三峡及四川盆地地貌的研究发现,三峡地区阶地序列中最老的阶地年龄约为120万年,故长江至少在120万年前已切穿三峡,东流入海。

  以冰川学、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等领域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的鼎托,李吉均于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学研究没有止境,自2002年起,李吉均把目光放在了陇中盆地晚新生代环境与地貌演化方面的研究,以及东部平原地质记录的发掘研究上。

  2012年,80岁的李吉均用“野外考察、实地讨论”的方式来庆祝寿辰,在与兰州相邻的白银景泰黄河石林的山顶上,师生四代共话黄河地质沧桑和演化历史。

  2015年,陈发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至此,李吉均的学生已有秦大河、姚檀栋、陈发虎三位院士,“师生四院士”一时传为佳话。

  从1958年任教以来,李吉均共培养了百余名高层次地学人才,他和秦大河、效存德师生三代,先后勇闯地球“三极”(青藏高原、南极、北极)的故事,至今为科教界广为传颂。“是他们自己很努力,我只是发现了他们,并把他们引上了科研之路。”当谈及自己的三位院士学生时,李吉均总是这样谦虚地说。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李吉均的治学精神和学术体系也是‘一以贯之’的。李吉均兴趣广泛,涉猎渊博,但青藏高原隆升和环境演变是他学术思想中贯穿始终的核心和主线。”多年以后,秦大河、周尚哲、姚檀栋等在一篇总结恩师李吉均学术思想的文章中如此评价。

  李吉均博览群书,但他并不是书斋中的地理学家。“只要身体条件还可以,不论多高的山,他一定会坚持爬到山顶!”李吉均的儿子、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李丁说。

  几年前,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吉均笑言:“我前两天做梦还梦见冰川,梦见自己睡在冰川上。”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回顾自己的学术道路,李吉均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持久地追求理想,持久地追求科学真理”。而这种精神不仅实现了他个人的事业理想,更是影响着一个学校、一个学科,乃至众多怀揣研究梦想的学人们。

  宋喜群,本报甘肃记者站站长;刘晓倩,中国科学报记者。

1 2 3 共3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陈建军:“铁人式”献身油田的好干部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切阳什姐:千米赛道走出“巾帼”风采

    1990年,切阳什姐出生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一户普通的牧民家中,她从小热爱体育,2008年,切阳什姐入选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竞走队,成为一名真正的运动员。

  • 对话两代体育人 坚持,拥有一个更坚韧的人生

    1958年,新中国第一代网球运动员梅福基登上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舞台,并闯入男单第二轮,就此开启了中国网球选手在大满贯赛上的追梦之旅。1961年,15岁的王福章进入北京网球队,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一辈子都没有离开他热爱的网球。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追梦天使”张超凡:单手绘就追梦青春

    7月1日,吉林省超凡教育集团的梦想寄语墙上又多了许多留言。这一天,在集团的梦想课堂里,来自长春市迎宾路小学和宁静小学的小学生们度过了一个别具意义的一天。从小就没有左臂的张超凡用自己求学创业的励志故事和奋斗精神,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 冷菊贞:用好风景写出创业经 唤醒东北贫困古村的金山银山

    2015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委下达驻村第一书记任务之后,在市里任职的冷菊贞主动请缨回到饶河,来到了小南河村。当冷菊贞第一次踏入这片古朴的村落时,她看到了“穷”,但也发现了“美”。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