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王健:古典音乐赋予你直面生死的勇气(图)
//www.workercn.cn2017-07-25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记者:西方媒体形容你为“极具东方人文气质的大提琴家”,很多人也评价你的演奏严肃、内敛,对于音乐家来说,演奏风格的形成是刻意的审美追求还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王健:我们不可能主观地追求,自己要被音乐感染才能拉得出来。音乐家不是屏幕,而是像镜子那样的“反弹板”,音乐照到我们身上,我们共振后再反射出去,让别人听得见。

  记者:你曾说,绝大多数现代音乐自己是不会去演、不会去听的,为什么?

  王健:贝多芬、勃拉姆斯当时在西方都是主流音乐,后来却被流行音乐取代,部分原因就是作曲家走偏了,他们越来越追求用数学来解释音乐,而不在乎听众的感受,把观众赶出了音乐厅。

  现代作品我演奏不多,不是不想演奏,而是确实难听,没有感觉的音乐我不会拉。很多现代作曲家不敢写出好听的东西,因为学院派的僵化评判标准会封杀这些好音乐。

  关于音乐:不理解“悲壮”就演不好古典乐

  “古典乐在中国的好日子还在后头。”王健说,如今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中有三个乐团的首席都是华人,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学院都有中国学生的身影。近年来,他深刻地感觉到了中国人对古典乐的渴求。因为,“古典音乐能赋予你直面生死的勇气”。

  记者:你曾说古典音乐与其他音乐最大的不同在于“悲壮”。

  王健:一个法国作曲家说,音乐是为那些离去你的人演奏的。古典音乐能打动人是因为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人生最深刻的情感莫过于生离死别了。这是我们平时逃避的话题,但在古典乐中,你会感到生离死别的触动,灵魂会得到慰藉,这也提醒我们音乐要一直往更深的地方走。

  记者:古典音乐被认为是严肃音乐,虽然在中国越来越普及,但相对来说还是曲高和寡。

  王健:陌生人见面,通常要两杯酒下肚后才能敞开心扉。古典音乐也是让你打开心灵、变得坦诚的途径,人们时不时需要把自己的面具撕掉,这才活得有意思。当你被音乐的美好感动到起鸡皮疙瘩时,你会发现自己的灵魂是神圣的,从而更加珍惜自己。

  在我看来,人性的伟大在于知道自己不永恒,还是坚强地面对未来、充满希望。哲学是用理性来探索灵魂,艺术则用感性探索灵魂。

  关于往事:童年时很多练习曲都从小提琴曲改编而来

  王健在童年时期已经成名。那部《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最早反映出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与渴求,一批天才少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音乐的未来,也让当时尚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读书的王健一举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提琴新星。

  记者:我特意回看了纪录片,当时你的衣着打扮好像并不正式,演奏的曲目并不为太多人熟知。这是为什么?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