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孩子们爱听评书 “惊”着了连丽如
//www.workercn.cn2016-09-08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如今这些珍贵的资料整整齐齐安放在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院子里,在这里西城区文委为连丽如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名叫“国如轩”,在连丽如的强烈建议下,这里不仅用来收藏资料,还开起了一个小书馆,每周四晚上7点到9点,连丽如的徒弟张怡和马剑平在这里为观众免费说书,别看这个小书馆只是一间小屋子,连丽如和贾建国特意为它量身定做了缩小版的书桌和观众席长桌,以便摆下更多的椅子,茶水桌和清洗池也一应俱全。有静态的历史展示,有动态的评书表演,传统文化的传承就在这样飘着樟木清香的小空间内流动起来。

  本报记者 罗颖 WJ132 程功 摄

  链接

  西城“非遗”很热闹

  在宣武医院对面的下斜街里,有一处古香古色的小院,青砖灰瓦红窗,竹林摇曳,这里就是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核心任务就是保护和传承。除了为连丽如和北京评书成立的工作室“国如轩”之外,院子大部分房间都拿出来做了以传统手工艺为主的非遗项目的活态展示。

  为了让人们全面了解非遗,西城文委的工作人员还开动脑筋,在满是文物的院子里“变”出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表面上看只是一个7米多长的灰色影壁,随着一键开关的启动,影壁缓缓后移,几排错落的座椅出现在人们面前,一个露天舞台就形成了,巧妙的方式没有破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这个可以坐75人的小舞台非常适合曲艺类非遗项目的演出,今年立秋之后就将举办公益演出开放日活动,届时每天晚上都有曲艺演出。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西城区文委的行动可谓风生水起。作为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展示平台,除了非遗保护中心之外,还有三个基地和若干个点,包括西四的静态展示中心;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主要是活态传习,和传承人进行互动体验;月坛雅集则是以生产性保护为主。

  从2013年开始,西城区文委还组织一年一度的非遗演出季,在演出季中总有几场曲艺专场演出,会请来京津冀的名家参与到演出中。针对一些非遗传承人年龄大了传承人少的情况,从2014年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社会传承志愿者,为传承人找徒弟搭建平台,前两年着重手工艺,今年招了北京琴书和京韵大鼓的传承志愿者。

  另外,西城区第一文化馆“曲艺之家”每周四下午两点的演出坚持了很多年,宣南书馆每周四下午一次公益演出、票友登台之外,还有王玥波、崔琦、马曾慧等大家的参与,特别接地气。每次下午1点的演出,很多观众上午10点就带着干粮来占座。“宣南杯”京津冀鼓曲大赛也非常火热,大师讲座、培训、比赛、演出交流……为鼓曲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本报记者 罗颖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