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职工风采

敢和“洋设备”较劲的“拓荒牛”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廖云环
2020-10-10 14:00:56 来源:中工网

  西昌钢钒炼铁厂煤焦点检组长杨林继获得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好人、四川工匠等荣誉之后,今年又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候选人。

  面对荣誉,杨林说:“我很感激企业多年的培养,是企业给了我展示技艺的舞台,感激团队成员的努力以及家人的支持。”

  立志改变“拼蛮劲”的检修方式

  攀上炼铁厂2号SCP机第三层平台,4座大型焦炉、2套干熄焦系统以及远处输送煤、焦的皮带长廊,尽收眼底。

  “维护这些设备,就是我每天的工作。”杨林说,他主要负责炼铁厂从备煤到出焦2条产线设备的点检、维修、技改等任务。

  功能齐备、高度自动化的SCP机确实好,但也让人“头疼”,一旦哪个地方出毛病,整个产线就得“趴窝”。杨林至今还记得炼铁厂煤焦工序第一次整体更换SCP机捣固锤,由于没有经验借鉴,按照说明书和现场布局,将整套捣固锤装置搬到维修站,逐个拆卸、安装,一干就是30多个小时。

  “好在刚投产不久,生产不是很紧张。”杨林说,要是现在的话,肯定严重影响高炉生产。

  “一定要改变这种拼蛮劲的检修方式。”一股“牛”劲顿时涌上心头。

  为了攻克这个“拦路虎”,杨林凭借多年的经验,脑海中有了初步的想法。他多次和技术人员沟通,反复探讨破解难题的途径。经过现场观察和查阅文献资料,模拟出在线修复捣固锤的过程,2015年底,“SCP机捣固锤在线修复操作法”出炉了。

  “目前在线修复一根捣固锤只需要1至2小时,基本不影响生产。”与投产时的30多个小时相比,杨林显得很轻松。

  其实,这种“轻松”的背后是辛勤付出的汗水。1995年8月,杨林毕业后到攀钢当了一名检修钳工。对每台检修设备解体、清洗、打磨、注油的整个过程,他都一丝不苟。为学懂弄通设备工作原理,每次检修,他都要坚持到设备调试后才离开。只要有闲暇时间,他总是翻阅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或到设备检修间“捣鼓”一下各类工具,制作一些小工件来优化检修程序。每一次厂里举行技术比武,他总能拔得头筹。

  不满足取得的成绩,而是更加努力,他先后到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习,2003年获得本科文凭,2009年取得钳工高级技师证书。

  2010年10月,在得知西昌钢钒建设的捣固焦炉,是与德国KOCH公司联合开发的集装煤、捣固、推焦一体,简称SCP机的大型设备后,他立即被“洋设备”的先进功能吸引,毫不犹豫地报名参战。面对点检专业人员少、工期紧、任务重的现状,他又主动请缨,接下了安装调试的“军令状”。

  看着自己参与调试、安装的设备在第一次检修时就遇到挑战,杨林急得坐卧不安。“那段时间,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检修方案,吃饭走路都在想,如何高效检修,提高劳动效率,为生产赢得时间。”杨林说,有时凌晨两点醒了,就坐起来翻看设计图纸,上网查资料。在SCP机捣固锤在线修复成功后,他又根据捣固锤的重量、结构、材质,自行设计了一套捣固锤国产化方案,替代了进口。不但更换方便,易于操作,节省时间,使用寿命相当,而且每根还可节约费用2.8万元。两台SCP机64根捣固锤,全部更换一次可节约100万元。

  把解技术难题当作创新的机遇

  想方设法消除设备缺陷,降低设备费用,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是杨林孜孜以求的目标。

  “每当遇到技术难题,他在工作室一待就是一整天,一句话也不说,甚至连饭也不吃。”杨林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唐友林说,杨林的执着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厂里的青年职工。

  而在杨林看来,每个技术难题,有可能是创新的机遇。尤其是自2015年创新工作室和2018年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后,他带领工作室成员进行技术攻关20余项,主研的“捣固焦炉SCP一体机高效长寿应用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获得鞍钢集团重大科学进步奖;“SCP机托煤底板在线修复方法及其修复平台”获得攀枝花市创新成果二等奖;“可单节快速更换的陶瓷蓖条”获得攀枝花市创新成果优秀奖;“逆止式联轴器在皮带运输机双驱动改造中的设计与应用”被四川金属学会炼焦专委会评为优秀论文。获得厂及公司级创新成果7项,先进操作法8项,累计创效1000余万元。申报专利32项,已获授权专利26项、1项专利成果获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银奖。

  “这些年一心扑在工作上,确实愧对家人。”在工作室里,望着满墙的荣誉证书,杨林有些哽咽。

  着力打造“挑大梁”的技术群体

  发展中的西昌钢钒,需要新生的敢于“挑大梁”的创新力量。在围绕企业瓶颈问题立项攻关的同时,杨林始终把打造优秀技术群体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传帮带”作用,带领团队主动承担起炼铁厂煤焦系统所有设备的点检维护任务。

  “年轻人就要在现场摔打,只有不断磨练,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杨林总是这样鼓励青年职工,作为攀钢人,“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攀钢精神不能忘。只有始终保持一往无前、敢于拼搏、甘于吃苦的奋进姿态,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才能传承和发扬,个人价值才能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得到彰显。

  目前,杨林带的徒弟都学有所成,纷纷崭露头角,10多人成为技术能手,2人晋升为首席点检,5人晋升为高级点检,所带的班组也多次被评为攀钢“五型”红旗班组和鞍钢标杆班组。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毛伟明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一家家中央企业勇于担当、顽强拼搏,带头推进复工复产,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正常,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经济基本盘作出了重大贡献。

  • 60后王传福的绿色交通体系梦

    1995年,原本在北京一家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的60后工程师王传福,下定决心扔掉“铁饭碗”,在深圳创建了一家专业从事电池制造的公司——比亚迪。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