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袁硕:有效有趣地讲解历史
//www.workercn.cn2017-07-18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健身训练时的袁硕

  袁硕在做《进击的智人》演讲

  袁硕在讲解中

李祥

  “北京猿人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不是我们的祖先;食人族生存的地方不能圈养动物,人的尸体是他们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所以他们必须吃掉;岛上的象是小矮象,小到我一手能推它一跟头……”在社交平台、知识分享型网站或者综艺节目上,如果你听到这些新鲜而实在的言论,应该不会吝啬那一点注意力吧。

  在每年有700多万人次参观量的“国博”同样如此:一群不分长幼的参观者围着一个年轻人,有序地随着他的手势注意那些文物的细节,或皱眉疑惑,或长出一口气而释然——总之不论“走神”或“走人”都不容易。

  在网络空间,他是致敬量子力学家海森堡的“河森堡”。这是他的理想状态。河森堡在微博、知乎等平台上圈粉的法宝是他庞大的阅读量,不论是学术论文还是典章古籍,只要和他的好奇相关,他都会仔细阅读甄别,最终呈现给读者、参观者、观众一份知识大餐。所以在知识类节目《一站到底》上,他借用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名称告诉对手:你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打败你,这是河森堡测不准原理。

  在国家博物馆,他是专职讲解员袁硕。这是他生存的现实状态。作为“武力最强的讲解员”,走出不被认可的曾经,接受对自己的宣战,直到与现实和解,这些都标记了一个年轻人真实的成长轨迹。

  1. 就这么算了?

  从天安门东地铁站C口出来,袁硕以讲解员的身份看了看他即将工作的地方——位于长安街畔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挺起胸膛,以一种战斗打响的雄姿从北门进入了男讲解员们不算宽敞的办公室。

  这是2011年7月,刚从首都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袁硕选择了这里作为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报到的这天,他领到一枚写有数字1997的方形徽章——这说明他是国博第1997号员工。

  在距离天安门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工作有一种天然的使命感。即便被业内简称为“国博”,其“国字头”的庄重也依然不可忽视——这里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收藏着130多万件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我们在里面工作是很有荣耀感的。这是所有人想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即便是工作了6年,袁硕的这种荣耀感也只增不减。

  但现实并非如想象的“荣耀”,无论是体现在工资单上,还是体现在地下室办公加更衣的办公环境上。

  国博的职业讲解员第一项要训练的基本功就是讲解复兴之路展览,其后才开始准备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等。“说是准备,其实一开始就是背讲解词。”袁硕告诉记者,复兴之路展览主要介绍新中国历史,讲解词总共约4万字,16开大小,5号字印刷,整本厚1厘米多。“我们的语速要控制在每分钟200字左右,按这个速度从头到尾念一次,耗费3个多小时。我大概花了一个月才背下来。”

  复兴之路是国博的常设展览,展厅位于西北角,一层和二层连通。“我们有自己的纪律。由于近现代历史的特殊性,这一部分只能由职业讲解员讲解,且不能有自己的发挥和观点阐释,必须按照讲解稿一字不差地背出来。”

  另一个常设展览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也需要讲解员们背诵。这部分内容较多,总计8万字。为了方便记忆,袁硕常带着讲词本到展厅里,边看文物边背。这个展馆面积达1.7万平方米,陈列了包括人面鱼纹彩陶盆、四羊方尊、击鼓说唱陶俑等在内的2500多件展品。“光是走一趟下来,就累得腰酸腿疼了。”

  然而,再熟练的准备也无法挽回第一次的尴尬,这似乎成了国博讲解员的“宿命”。袁硕认为,排练的目的是训练内容与实物匹配,但在实际讲解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回答观众的临时提问?参观队伍乱了怎么办?“各种问题都会出现,所以我们最开始的讲解一定是不尽如人意的。”

  因此,入职一个多月后的现场考核,袁硕用了“一塌糊涂”来评价。他靠死记硬背来的知识点撑过了整场讲解,但磕磕绊绊,讲到朱元璋货币改革的时候干脆忘了词。“估计我是参加考核的新讲解员里最紧张的一个,所以说话时习惯性地在双脚之间不停转换重心。刚开始时好多观众跟着我,后来有人悄悄说‘这个讲解员讲得不行啊’。最后只有一对情侣,出于礼貌听完了我的讲解。”

  在不断摸索中,袁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却引起了同行们的分歧。这样的分歧集中爆发在2013年的一次业务考核中。考核要求30多名讲解员自由选择一件文物,完成写词并讲解。袁硕选择了明朝抗倭援朝战争结束后,朝鲜官员给明朝政府写的一份歌颂明朝的卷轴。通过这份文物,他讲了壬辰倭乱的故事。

  那是一次国博的定期考核,请来的评委有史学专家,也有讲解员专家。考核时,评委对袁硕的讲解产生不同意见:有些人指出袁硕的讲解形式不适合于展厅讲解,认为讲解员是国家博物馆的形象窗口,希望还是按照规范来;有些喜欢袁硕的评委则给他打出高分。

  最终评出的10个优秀讲解员中并没有袁硕,评委会认为他“没有搞清楚讲解和讲故事之间的差别”。

  “那天回来我就在办公室写辞职信了。”就像是要将屋里的垃圾一扫而光的决绝,那一刻,袁硕要把所有的落寞了结。

  他边写边想,200字的辞职信打了10分钟。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