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河南大学一老师不发论文:退休时是讲师 获学生赞誉
//www.workercn.cn2016-01-18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据媒体报道,河南大学古代文学老师常萍,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专注教学30年,退休时仍是讲师。学生赞她是“口碑教授”,课堂堂堂爆满,有人驱车数百公里只为听她一节课。近日,学校高规格特聘她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在高校,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差距是很大的,而常萍却说:“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差距多少,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我也没有打听过。我不在乎这个。”因为晋升高级职称是一定要有论文和专著的,而常萍却觉得这个没意思,到现在连一篇论文也不肯写。

  河南大学的这一做法,其实更具象征意义,向师生表明,学校是重视本科教学的——哪怕不出书、不发表论文,只要上课上得好,学校照样会为其晋升职称,只可惜这名上课上得很好的教师,直到退休之后才得到学校“高规格”聘任,这种“圆满结局”更折射现实的很多无奈:有多少教师能熬到退休呢?

  媒体把这名教师不出书、不发论文,“连一篇论文也不肯写”作为报道的重点,这对高校中流行的“论文情结”,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但这除了宣泄情绪之外,并不能有效解决现实问题。我国高校在评价教师时,当前有严重的“论文情结”,盛行“唯论文论”,但破除“论文情结”,不是“反论文”,而是回归正常的学术评价,重视学术研究的真实价值。过分强调发表论文,与把论文贬到一无是处,都对我国高校的教育、学术发展不利。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