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大”法官-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小”区“大”法官

——记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速裁团队法官冯晓光

2020-11-02 10:26:37 来源:人民法院报

  特殊的灭“火”“消防员”

  “不行!今天就得把钱给我们!”

  “您知道的,单位效益差,一时半会拿不出那么多钱。”

  2019年3月,东城区法院的法庭里又传来了熟悉的争执声。其中大多是老年人的声音,他们年年来法院起诉,已经是法院的“老熟人”了。

  之前,某国企改制为商贸公司,由于效益不好,每年拖欠离退休员工每人两千多元的过节费、取暖费。为了讨要应得福利,2015年起,200多名老人开始与商贸公司打官司,仲裁、诉讼、立案、审理、判决、执行,每年都要走一套流程,一年到头为了同一件事反复折腾。

  “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当事人最大的八九十岁,最年轻的也是退休年纪,每年都这么跑,效率低、太辛苦。”为了帮老人们尽早拿到福利费,冯晓光决定协调各方换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开展一站式调解。

  调解协商的地方安排在公司住所地司法所的一个四合院里。空间不大,但很有老北京胡同的味道,在老百姓熟悉的环境里,更容易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为了避免人多照应不过来各位老人,冯晓光法官团队只能分批安排调解,一天处理一二十人次,一天一天连轴转。

  “老人和公司双方每天激烈交锋,动不动就谈崩。吵起来不过瘾还会试图动手,跟打仗似的。我们作为调解人员,必须非常耐心。”那时的场景,在冯晓光的脑海中仍然十分清晰。

  前前后后历经了差不多两个月,这件一站式调解工作终于结了硕果。2019年6月,东四司法所诉调对接工作站,在冯晓光和社区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困扰老人们多年的问题终于通过调解得以解决。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必须每年都进行一次司法确认,但比起往年,老人们今后只需跑一趟,大幅减轻了诉累。今年情况特殊,但防疫调解两不误。为了避免疫情期间人员聚集,我们把所有的前期工作都做好,老人们坐在家里等我们的电话就可以了。”冯晓光说。

  今年9月8日,最后一批案件调解工作完成,老人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退休员工为了节日福利年年拉锯,表兄弟为了遗产大打出手,邻居为了窗户位置争执不休,妯娌为了琐事打到对方骨折……冯晓光和他的团队,整天都需要面对这样的“鸡毛蒜皮”。

  “老百姓的事还有‘小事’?”被问及这样的工作和学生时代对法官的“想象”是否有落差,冯晓光笑着反问。“咱可不能小看这样的‘鸡毛蒜皮’,必须把每一个小矛盾处理得当,社会才能有大的稳定,百姓的日子才能过的舒心。咱得对得起背后的国徽。”

  作为北京市中心城区,东城区人流稠密,集中了国家和北京市主要行政、事业机构,文物古迹最为集中,是首都功能最主要的载体之一。地处其中的东城区法院,维护社会安定的责任也格外重大。可以说,冯晓光是实实在在的“小”区“大法官”。

  “诉前调解不计入案件数量,对法官来说不见得是‘好买卖’,但如果算一笔政治账、社会账,又是最‘划算’的选择。”冯晓光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精明”账。

  “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才能和谐。矛盾纠纷在还没激化的时候,最好化解。等到打起来、闹上法庭,当事人和法官都要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冯晓光认为,负责诉调对接工作的法官就像“消防员”,要在纠纷还是“小火苗”的时候就冲上去把它扑灭。

  “我们一定要找到最快的灭‘火’办法,把老百姓的心气捋顺,让他们从冲动状态回归理性,那样大家才能有的谈。”

  2019年,冯晓光背着国徽走街串巷的身影在网上“火”了一把。冯晓光和他的审判团队经常背着国徽,带着卷宗、法袍和电脑,骑着电动自行车走街串巷,到街道司法所、交通支队、劳动监察队、医疗纠纷调委会、投融资商会等11个诉调对接工作站,开展诉前调解和巡回审判工作的事迹,被网络“曝了光”,赢得点赞一片。

  17岁就参军的邱老先生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名副其实的老英雄,腿部至今还留有弹片。2019年,邱老先生的三儿子因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让他悲痛不已。由于不满婆婆对房子遗产的安排,三儿媳赵某随后起诉至东城区法院。丧子之痛加上一家人的争执,让邱老先生愁容满面。进行诉前调解的人民调解员崔健了解情况后,找到了冯晓光。

  考虑到邱老先生年事已高,同时腿部留有弹片行动不便,冯晓光果断决定上门调解。“咱们应该为有贡献的老英雄做点事。” 冯晓光说。

  “今天正好大家都在,那我主持一下,你们祖孙三代召开一个家庭会议,大家坐下来,好好聊一聊,一起把咱们家的大事儿给定下来。”在邱老先生家里,冯晓光组织三代人一起召开家庭会议,确定遗产分割方案。

  从下午聊到晚上,冯晓光在三代人中间来回劝解,回答他们的疑问。几个小时下来,只差一点点,调解功亏一篑。

  第二天上午10点多,忙完手上的案子,冯晓光和书记员背上国徽,拿上材料,头顶盛夏烈日,骑着电动车再次赶往邱老先生家里。最终,新的遗产分割方案确定,一家人心结打开、重归于好。拿到法律文书,坐在床边的邱老先生激动地拉起冯晓光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老英雄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那种成就感是任何金钱荣誉都无法替代的。”想起那双瘦弱却温暖的手,冯晓光言语里满是自豪。

  在东城区法院“和立方”的宣传片里,冯晓光的身影几乎出现在每一个画面里,或是参加会议讨论完善诉调对接方案,或是面对当事人,总是一副专心倾听的样子。

  “咱们得主动走近老百姓、耐心听老百姓说话,老百姓才会乐意听咱们讲话。”冯晓光说。

  “你是第一个愿意听我说这么多话的人。”从抱怨另一方蛮不讲理到倾诉自己诸多无奈,滔滔不绝两个小时之后,当事人老张冷静了许多。“冯法官,你说怎么判吧,我都听你的。”

  “想让双方冷静下来,就要听他们说。比起一个冷冰冰的判决,他们往往需要的是倾听和理解。”冯晓光深谙此中道理。

  一次又一次,冯晓光总有办法,把当事人从非理性的边缘拉回理性的对岸。凭借十万分的耐心,冯晓光以“听”的绝招,让当事人的满腔怨气有了出口。乱窜的“氢气球”撒了气,安安静静地接受冯晓光的“法”与“理”。

1 2 3 共3页

编辑:尹文卓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看不到正脸,却看得出一位父亲隐忍的哭泣

    化妆镜两边的灯亮起,王继世在镜前坐定。不需要假手旁人,他微微侧过脸,拿起一把粉底刷,熟练地为自己上妆——这是王继世从艺五十年来养成的职业习惯。

  • 陈佩斯:是为了把我的喜剧理念传播出去

    前天,央视春晚微博官宣,陈佩斯将出任国内首档喜剧传承类综艺节目《金牌喜剧班》的“首席金牌导师”。这也是陈佩斯继1998年离开春晚阔别央视后,首次和央视合作,引起大众关注。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王召明:用科技为草原生态“体检开方”

    10月,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寒气逼人。清晨,一辆越野车驶入了磴口县黄河滩涂地深处。一个瘦高个的男人走下车,径直走进帐篷开始了工作。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内蒙古蒙草生态研究院院长王召明。

  • 浙江湖州十位企业主的难忘记忆

    记者近日走进南太湖之滨的浙江湖州,感受到这里的企业界主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顺势而为、乘胜前进”。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