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一名一线记者的战疫报道手记

2020-07-29 13:21:21 来源:北京青年报

  记得5月2日下午,在新闻发布会开满100场的时候,发布会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有一段深情回顾:自2020年1月24日(除夕)起,连续奋战100天,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每日举行,其间不曾中断,在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舆论场中,从未缺位。100场新闻发布会,经历冬天、春天、夏天,殊为不易……媒体记者海量数字的报道使新闻发布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强有力的舆论场“压舱石”。

  发布会,这三个字承载了太多。有沮丧,有欣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疏忽的教训。如今,新闻发布会已经开了161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从未缺席,携手走过这个漫长的冬、春、夏。

五花八门的现场记者工作群群名

  一线参战 怎么在哪都能看见你

  这大半年是名副其实地“泡”在一线了:2月14日,大雪纷飞,地坛医院感染楼南门外,我目送了9个月的小患者奇奇和妈妈、姐姐顺利出院;3月初的一个午夜,丰台区某隔离点,我在监控镜头里看着北京首例境外输入患者上了120救护车;3月17日,顺义新国展入境人员转运集散地,我和摄影老师穿着防护服,从外省市驻京办服务点穿行到北京的16区服务台;4月28日,小汤山医院送走了最后两名患者,我猫着腰够着手机采访患者的出院感言,也记下了医护人员完成任务后相拥而泣的感动瞬间……已经有不止一位同行跟我说:“怎么在哪都能看见你?”

  在这个过程中,让人收获最多的,就是去市、区疾控中心,与最一线的流行病学调查员面对面,听他们讲述追踪溯源、控制疫情的故事。

  在第一波疫情时,我在丰台区疾控中心连续蹲守了一周左右。那几天,与疾控人员去隔离酒店做消毒守到半夜,一同在办公室挑灯夜战写流调报告写到凌晨三点,一同出入医院病房给疑似患者做流调,还在他们食堂隔座用餐,体会“吃出了考试的感觉”。

  3月2日,在丰台区疾控中心实验室采访核酸提取过程,那是我第一次穿上“猴服”,在实验室闷了4个多小时,知道了什么叫浑身被汗水湿透,也知道了“天使印记”到底有多疼。

  3月4日,跟着丰台疾控中心的武晶和李若曦老师去医院隔离病房给疑似病例做流调,那是我第二次穿上“猴服”。因为无法将手机和录音设备带进病房,采访内容全靠纸笔记录。进病房没几分钟,护目镜上的雾气便遮挡了视线,只能靠感觉找纸上的空白快速记录。缺氧的环境下,护目镜成了“紧箍咒”,箍得人头疼欲裂。我靠在墙上,记下了现场流调员和疑似患者将近1个小时的对话,写满了6页纸。

  那段时间,“糙汉子”上线,化妆品俩月没动,一双运动鞋“走天下”,一听要去现场,抓起帆布包就往外冲。记得2月29日凌晨,我从丰台疾控中心采访结束开车回家,凌晨4点的北京,街上空无一人。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纪念那一天驱车跑了140公里。下车后,在路灯下的影子里,我给自己比了个“耶”。

  很感恩这个“灵活多变”的自己,和那种打了鸡血般的精神状态,才有了《流调员怎样准确找到“密接者”》《病毒侦查员七小时内判“阴”“阳”》《疾控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十二时辰”》这三篇系列的整版报道。经过第一轮疫情的磨练,当新发地疫情再度袭来,我又顺利做了《本轮疫情中1岁多最小患者如何被感染?》这篇深度报道。交稿的那天晚上,领导说,我比以前成长了很多,一想起这句话,嘴角忍不住上扬。

  爆款助战 被61岁的庞星火姐姐彻底征服

  7月19日,《北京青年报》刊出的《揭秘“星火故事”里的战疫历程》成了当天的“爆款”,感谢庞星火的超高人气。很特殊,这是一场在庞姐车上完成的专访,采访时间是7月14日和15日下午发布结束后,用了两个“路上”时间,总计一个半小时。这是我在这次疫情里写的唯一一篇人物对话,不管是从时效上,还是内容上,是自己最为满意的一篇。

  除了每天坚持出现在发布会的主持人之外,庞姐是这次发布会中出席次数最多的,已经有109次了,她讲病例、科普防疫知识、分析疫情,在这次疫情中走红网络。对于这个“星火故事会会长”,很多网友给她写留言,相信广大网友跟我一样,会好奇这位发布人背后的工作和故事,我打起了“小算盘”,必须尽快采到她。一开始疫情形势紧张,想必她也十分繁忙,便不好意思过分打搅。疫情相对稳定之后,我开始约采庞姐,恨不得发布会结束后扑上去,恨不得天天跑到市疾控中心门口蹲守,更恨不得隔一个小时就打听一次庞姐到底什么时候有时间。大约一周之后,庞姐终于答应了。

  7月14日发布会结束后,我上了庞姐的车,她要先去市卫健委送材料,再回市疾控。刚一发动车子,庞姐很干脆:“来吧,咱开始吧!”我有点惊讶,心想:“不是去办公室坐下来聊吗?这就开始了?”但庞姐那么忙,见缝插针也是可以理解的,先聊吧!打开电脑,文档里早就备好了几十个采访问题,是我过去三天反复思考、想到就记下的采访提纲。路上,我一边同她聊天,一边帮忙导航,并随时看着周围的路况,毕竟保证安全是第一位的。

  我从来没有如此感恩过晚高峰的路况,期待再堵一会儿、红灯再多一点,我就能再多聊一会儿。从北京的疫情应对,再到她的发布会准备,还有个人生活,每个方面都觉得聊不够。采访结束,我被这位61岁的姐姐彻底征服,强行索要合影,她欣然答应,我俩在镜头前笑着给自己竖了个大拇指。

  整理录音的时候,足足14000多字,虽然熬了两夜,但那种兴奋感让人动力十足。因为前期对稿件的骨架有过构思,所以写起来还算顺利,大概花了一晚上的时间,稿件成型。不过,最终上版的那天晚上,我还是跟领导和编辑一起在办公室熬到了11点,反反复复校对稿子,反反复复纠结标题,最后主编帮我一锤定音,7月19日,《揭秘“星火故事”里的战疫历程》正式见报。

  没想到当天,朋友圈被这个稿子的链接刷屏了。不仅是部门同事,报社的领导也帮忙转发了,还有口里的小伙伴,甚至是外报的同行,心中默念一万遍:“感谢庞姐!感恩口里战友!”

  一周前,我还沉浸在因为约不到人而抓耳挠腮甚至焦虑失眠的状态中,成稿后我心中甚是欣慰。那段时间,心中总有个声音在敲打自己:我不能总盯着发布会,得用深度的采写,对得起“跑口记者”这四个字。

3月4日中午,丰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隔离病房,北京青年报记者蒋若静跟随丰台区疾控中心流调员前往现场做流行病学调查。图为记者正在记录流调内容

  后记

  整理了一下这半年来发布会上的工作照,台下的记者脱下厚重的羽绒服,换上了轻便的春装,过一阵子又换成了短袖,但台上发布人的西装领带始终没有变。新闻出版大厦路口旁的几棵桃树,半年前还在寒风中裸露着光秃秃的枝干,如今已经绿阴如盖,但每天下午发布会结束后从桃树下走过的,还是我们,而且,是更有信心、更会思考的我们。

  前几天,海淀区疾控中心的曹文栋老师跟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状态:“疫情仿若一根鞭子,抽得我们这些陀螺根本停不下来。”听后唏嘘不已,也仿佛从这句话中看到了自己,疫情不停,我也未敢歇。不过,这大半年的工作还算顺利,想采访的基本都采到了,想做的选题也基本都做了。

  从情感的角度说,很想给每一个给过我支持和鼓励的人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包括我那群可爱的、一同战疫的领导、同事们,还有我所负责联络的那些部门里的通讯员和其他老师们。

  疫情期间的经历,让我感触颇深。在这场疫情里,我成就了一个更加真诚的自己,一个更愿意帮助别人的自己,也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义。它如同一场洗礼,让我学会珍惜、时刻感恩,如同村上春树所说,“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文/记者 蒋若静 摄影/记者 付丁)

1 2 共2页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首钢队主帅解立彬:我没必要去模仿谁

    CBA常规赛已经全部结束,北京首钢队排名第四,他们在季后赛首轮轮空,第二轮将迎战广厦队与福建队之间的胜者,单场决胜。这次复赛是解立彬第一次作为主教练执教球队,他在逐渐学习也在适应这个新的角色。

  • 关晓彤:青春无畏方可“二十不惑”

    由关晓彤、金世佳、牛骏峰领衔主演的青春励志剧《二十不惑》正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关晓彤在剧中饰演的梁爽是一个不完美但却有点可爱的“多面体”,外冷内热、偶尔“毒舌”的角色设定让观众们眼前一亮,逐渐“走心”的人物属性更是博得了不少观众的好感。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农民王航弟:直播卖枸杞带动乡亲就业

    盛夏七月,微风徐来,枸杞树摇曳着缀满红果的枝条。“咕,咕咕咕……”7月24日,一个穿着朴素、中等个头,扎着高马尾的中年女子轰赶着地里的鸡,放水浇灌刚刚采完头茬的枸杞地。

  • 疫情不误就业路 打工者变身小老板

    疫情期间,一些农民工的外出打工路受阻,留乡的他们没有“等、靠、要”,而是开动脑筋,转变思路,变身创业小老板,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致富之路。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