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人,带来一个厂的新生-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中塞友谊薪火相传

9个人,带来一个厂的新生

2019-04-25 10:16:32

  “朋友是时间的果实。”塞尔维亚人喜欢这样说。

  3年前,一个中国管理团队开始驻扎在这片土地上,用他们的担当和智慧,让一座百年钢厂重获新生,5000多名员工的命运就此改变。

  3年后,这个9人团队所代表的“中国河钢”,在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市几乎家喻户晓。在当地人眼中,他们是“永远的朋友”。

  “必须让钢厂重获新生”

  在多瑙河畔的斯梅代雷沃,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以下简称“河钢塞钢”)热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卷卷重达二三十吨的钢铁卷板,源源不断进入成品库。

  河钢塞钢的前身是成立于1913年的斯梅代雷沃钢厂,曾被称为“塞尔维亚的骄傲”。算上5000多名员工的家庭,再加上承包商、供应商等,这个城市近1/3的人与钢铁厂息息相关。

  相比如今的热火朝天,3年前的光景却颇为惨淡。经历了破产、出售、政府1美元回购、国外企业代管等种种坎坷,当时的斯梅代雷沃钢厂只剩一座高炉勉强运转。“那时候我们根本不规划以后的发展,就想着明天高炉别停下,员工别失业。”在钢厂工作了近30年的河钢塞钢热区总经理瓦拉丹告诉记者。

  “在塞尔维亚人的观念中,没亲手盖过房子就不算真正活过。”早在15年前,河钢塞钢采购部第二原燃料科主任米奇就买了一块地,准备建造住房。由于钢厂效益不好,缺乏稳定的收入,银行借款次次碰壁,米奇的“造房梦”始终不能实现。

  难道钢厂真要从此一蹶不振?

  借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2016年4月,河钢集团出资4600万欧元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随即派出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尽管已经提前看了资料、做了准备,头一回踏入钢厂,还是让河钢塞钢执行董事宋嗣海和他的同事们“傻了眼”。

  “进到原料厂,满马路的泥水,脚都下不去,设备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而且,接手前已经有200多名技术骨干人员陆续离开。”宋嗣海说。

  “这是个‘烫手山芋’,离家又远,别往火坑跳。”有朋友劝宋嗣海。

  然而,在冷轧车间看到的一幕深深打动了宋嗣海,一名工人用70年代的老旧设备,却生产出0.14毫米薄的钢板,“差不多A4纸那么薄,有着自动化设备的现代企业也不过如此。塞方员工的操作技术、职业素养等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代表着河钢,也代表着中国。必须让钢厂重获新生!”河钢塞钢管理团队向艰难的现状“宣战”。

  半年内扭亏为盈,“承诺的事一定做到”

  “已经连续7年亏损,来了几个中国人就能起死回生?”最初,河钢塞钢首席商务官斯维塔充满疑惑。

  “钢厂原有职工一个不能少”,收购之初,河钢集团这样承诺。

  斯梅代雷沃钢厂设计生产能力220万吨,接手时生产能力只有四五十万吨,连原有设计能力的1/3都不到。想要保住5000多名员工的饭碗,管理团队面对的首要任务,便是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建立信任关系。

  当时,钢厂的第二座高炉停产多年,为了尽快投入生产,团队争分夺秒,组织人员对高炉炼铁技术设备、炼钢转炉系统等进行修复。仅1个月,钢厂的粗钢产量就从原来的每月六七万吨,提高到了12.9万吨。

  希望重现,最兴奋的是钢厂员工。从河钢唐钢炼铁厂厂长岗位来到河钢塞钢当总经理的赵军回忆,那时候,团队每个人睡觉时间不到5小时,却依然干劲十足。

  产量提升了,管理团队继续在“挖潜增效”上下功夫。

  49岁的魏东明是河钢塞钢首席运营官。刚到厂区,他惊讶地发现地上堆满了废渣,这些废渣不仅没有循环利用,还得花钱请人处理,“在国内,这些含铁的废渣早被当‘宝贝’循环利用了。”

  生产协调会上,魏东明提出将废渣进行配比再利用,却遭到了塞方人员的强烈反对:“这样降低了成本,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

  魏东明没有强力推行,决定用数据说话。中方科研团队化验废渣的铁含量,按照相应比例制成成品。2017年,通过实验成功证明新的工艺降成本不降质量,终于让塞方管理人员信服。那一年,魏东明的体重从160斤降到了120多斤。

  钢厂效益好了,还有一座“文化融合”的山需要跨越。如何按照当地法律、法规及文化习俗实施管理,与当地员工和社会真正融为一体,这让负责人力、法务工作的河钢塞钢副总经理王连玺很头疼。为尽快熟悉这里的一切,他主动学习塞语,阅读了大量书籍,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语言特征、生活习惯。

  “用人本地化、利益本地化、文化本地化”,3年间,河钢塞钢管理团队坚持“三个本地化”管理原则,做到“钢厂原有职工一个不能少”,隔阂在慢慢消除,他们真正走进了当地员工的心中。

  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断改善。2016年底,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结束了连续7年的巨额亏损局面。2018年产钢176.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6亿美元、同比增长43.5%,出口7.5亿欧元、同比增长39.6%。河钢塞钢首次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

  在“远方的家”推动中塞友谊

  钢厂活力焕发的背后,也有管理团队身处异乡的孤独、远离亲友的牵挂,甚至是终身难弥补的遗憾。

  刚接手钢厂一星期,宋嗣海突然接到84岁老母亲病逝的消息,没能看到最后一眼,让他抱憾至今。“出国前去见老母亲,她已经不能自理,但反而宽慰我,让我放心走。”

  对于36岁的河钢塞钢销售部市场开发经理高峰来说,最大的歉疚是错过了女儿成长。高峰被派往塞尔维亚时,两个孩子分别只有6岁、3岁,因为时差,视频时只能看一眼她们熟睡的样子。“我几乎没给大女儿开过家长会,别的孩子总问,你的爸爸呢?她只能把我每次回国给她买的巧克力作为‘证据’,说‘这是爸爸给我买的’。”

  尽管要忍受远离家乡、远离亲友的孤寂,但在塞尔维亚这个“远方的家”,他们被当地人视为“永远的朋友”,心越贴越紧。“有时我们在菜市场上买菜,人家还给打折。”赵军说。

  公司成立两周年时,管理团队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一位名叫伊万的员工用自家废旧农机具的配件,手工制作了一件钢铁艺术品。画框上,鸟儿妈妈在哺育幼鸟,“感谢河钢集团带来的全新活力,以前的不安感都消失了。”伊万很激动。

  礼物,代表着塞方员工暖暖的真情,更象征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塞两国的精诚合作。

  如今,米奇已经住在了自己修建的漂亮别墅里,生活越来越好。

  救活一家厂,也幸福一座城。由于财政收入提升,整个斯梅代雷沃市的面貌都焕然一新。“我们刚来那会儿,周边电线杆还是木制的,现在都换成水泥的了。”河钢塞钢首席技术官赵凯星讲到这样一个细节。

  “有一天,宋总对我说,要在塞钢一起干到退休。那刻起,我确信我们的合作将长久下去,中塞友谊将接续传承。”斯维塔期盼,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塞尔维亚的骄傲”继续绽放新的魅力……(本报记者 丁怡婷)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动物出击》导演冯小宁:为拍这部电影特意养猫狗

    23日,儿童动物电影《动物出击》在北京举行首映式,影片导演冯小宁,“男一号”灵缇犬布鲁斯,演员景熙童,友情出演郑昊、龚洁、张新华、李浩轩、李木子等出席助阵。

  • 郑凤荣:惊世“报春燕”

    在位于龙潭湖的一所普通公寓里,82岁的郑凤荣仔细擦拭着相框。相框中,一张1957年11月17日拍摄的照片,定格了她最自豪的时刻。照片中,20岁的郑凤荣在先农坛体育场的跳高场地上凌空跃起,剪式过杆动作使她的身体如同飞燕,跳过1米77的高度。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意锐王越:“标准”+“实践”双管齐下

    4月23日,支付受理终端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内部宣贯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银行卡检测中心、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等多家机构,以及以意锐为代表的20家支付受理终端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 百度王海峰:深度学习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

    “深度学习正在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深度学习框架是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4月23日,百度高级副总裁、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海峰在首届WAVE SUMMIT 2019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上表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