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清洁:从木工到致富领头羊-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杜清洁:从木工到致富领头羊

2018-05-06 14:20:15

  从白手起家,到现在拥有650亩种植基地和3个花卉销售门市部的花卉技术研究所所长,杜清洁用了近20年。

  4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泉州洛江区马甲镇义山村百福花卉技术研究所的种植基地,杜清洁正在察看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大棚温度。

  高中毕业后,他就在老家义山村附近做木工,每天只能赚六七块钱。2000年,他离开老家,到石狮市做小工,几个月存了2000多块。“那时电脑开始普及,很多上班族出于防辐射的需求,都在电脑前摆放仙人掌、仙人球。”他觉得这是一个商机,于是拿着积蓄购买了1000多颗金虎仙人球苗带回老家种植。8个月之后,他赚了第一桶金——2万多元,更由此坚定了植花卉致富的想法。

  凭借第一桶金,他又购买新的仙人掌苗,引进仙人球品种20多个。与此同时,他开始钻研沙生植物的种植技术,经常读书到深夜。

  因为品质好、价格优,他种植的仙人掌慢慢打开市场。2002年,他选育的仙人掌优良变异品系“四脚碧琉璃鸾凤玉”获得泉州市第四届花木展销会盆栽金奖。

  这下子,他的信心更足了,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泉州洛江百福花卉技术研究所。随后,又把目光转向种植高观赏性发财树。经两三年的不断实验,成功研究出相关的培育技术。

  “传统发财树树干笔直,栽入盆中光秃秃的不美观。高观赏性发财树就不同了,树根胖乎乎,交错形成独特造型,极具观赏性。”杜清洁介绍,花费同样成本种植出来的两种发财树,高观赏性发财树的利润翻3倍,且市场需求量大。

  “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遭遇了台风、霜冻等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困扰,但我不服输不怕输,有困难就攻克,不懂就请教专家。”就是这股劲,让他白手起家,创立了这家集种植、销售、工程绿化为一体的泉州市农业龙头企业。

  “要富一起富,我吃大鱼大肉,别人吃稀饭咸菜,我会很难受。”致富后的杜清洁一直抱有这样的想法。于是,他每年都以赠送、让利、赊销等方式向周边村镇的贫困户花卉扶贫外,还个人资助贫困学生入学,为周边就业困难村民、残疾人提供岗位。

  “我们这贫困户不少,如果没有好项目,光靠政府救济和扶贫贷款,不可能过上好日子。杜所长说,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有自己的事业,才可能真正致富。”58岁的贫困户林子良说,杜清洁将高观赏性发财树的苗种、培育技术无偿提供给马甲镇、罗溪镇周边的贫困家庭和农户,并以保护价收购销售,增加了农户的收入。至今,已经带动300多家农户、650名农民从事新品种种植。“现在,我们基地的新品种发财树年销售量可达20000棵,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原本贫困的农户都盖了新楼房,家家都有一份可以保障衣食住行医的事业了。”林子良知足地说。

  如今,杜清洁依旧每天有10个小时以上在田间地头工作。“干这行近20年,确实太辛苦了。”他说,“可既然已踏入这行,就要坚持到底。”(本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余旻晶 薛晓秋)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蔺凯伊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陈洋:把想象变成现实的人

    创业之初,陈洋自己也是个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经历十多年的打拼,不到40岁的他绝对称得上是青年翘楚了,他说,自己的成功模式虽然不能够被模仿,但是一些心路历程,他很想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分享。

  • “台商二代”扎根大陆西部:只承接,不创新,成不了新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扎根昆明的“台商二代”共有10余人,涉及制造业、农业、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他们中,有人致力于帮助家族企业转型升级,也有人开创与父辈完全不同的事业。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