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三位云南技能人才的“前世”与“今生”(组图)
//www.workercn.cn2015-01-3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云南工会“一活动一工程”专题系列报道之三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三位云南技能人才的“前世”与“今生”

人物素描 :

  耿家盛 52岁,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拉丝成套设备制造分公司工人,云南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云南省首届“兴滇人才奖”得主,车工高级技师。

人物素描 :

  蒋彪 72岁 ,云南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中国滇菜饮食文化大师、中国烹饪大师、昆明意图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副总经理。

人物素描 :

  李忠银 43岁,云南银润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1991年2月从四川邻水县到昆明五华区打工,在五华区总工会培养辅导下,日渐成长,先后荣膺昆明市“十大优秀农民工”、“春城十佳农民工”、五华区政协委员、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

  题记:

  2015年1月21日,在云南省总第十一届四次全委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主席张百如要求要把目前正在向纵深推进的工会主导的“云岭职工人才工程”和省政府主导的“云岭首席技师”培养工程结合起来,“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为目的,坚持服务企业、尊重劳动、提升技能、终身培训的原则,组织引导更多的职工取得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提高技术等级,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技能,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本着这个主旨,记者采访了3位颇具代表性的云南技术人才,他们分别代表了国企技术工人、云南餐饮业名师和优秀农民工3个层级,通过他们各自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为、所感所触,折射云南工会推行“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和“云岭职工人才工程”的内在价值和积极意义。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说一个人应该以美的心境观照世界,自己与世界才会“相看两不厌”。采访3位老中青技能人才,他们所表现的开朗乐观,所分别经历的“昔为徒、今为师”的技能获得及传承史,对应了辛弃疾这首《贺新郎》词所表达的情愫——以美的心态看待世界,以智慧的劳动改变世界,则自己也会被劳动塑造成美的自我。

  耿家盛:一个油漆匠怎样实现自己的车床理想

  一

  1982年,耿家盛毕业于昆明机床技工学校,所学的专业是”产品表面处理”,他说:“实际上就是往产品上刷油漆,说白了就是油漆工。”

  耿家盛后来因为这个专业在昆明铣床厂刷了两年的油漆。

  “油漆有毒,半年后,我经常流鼻血。”耿家盛对自己的专业开始动摇,“有这个想法的根本原因还主要是我父母的影响,我们家5口人都是技术工人,我爸是车工,我妈是钳工,我哥哥是车工,我弟弟是钳工。我从小受父母影响极大,我当时就想调动工作来开车床。”

  耿家盛甚至认为他迷上开车床是因为身体里有父亲作为车工的遗传基因。

  1984年11月,耿家盛如愿以偿,调到了父母所在单位———昆明重型机器厂,当上了一名车工。

  由油漆工到车工,这是两个没有丝毫关联的职业,耿家盛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好在他决心很大,很刻苦,再加上有父亲作后盾,耿家盛入门并不很难。他先后学习了车床和卧式镗床、工具铣床、摇臂钻床的操作。

  “不懂的地方就找父亲,老人把一辈子的积累全部抖露给我,所以我从油漆工变车工也不是很困难。”

  原本要一年的学徒期,耿家盛3个月后就独立开机了。

  到1986年,他就在车工工艺方面开始崭露头角了。

  是年他就根据自己掌握的技术和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加工刀具经验,第一次自行设计制作的双刃镗孔刀和快速打中心孔夹具,获得了昆明团市委、市科协、市工交部举办的“五小成果”鼓励奖。

  在加工H132塔式起重机长2.5米的主弦杆工件时,为达到4件一组的技术要求,耿家盛和同事们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后,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套简易专用工装,改进了主刀片后角,使每组工件加工成本从原来的1250元降到300元,且工效提高了3倍。

  1991年8月,耿家盛被公司派到广东珠海格力集团冠雄模具厂作技术支援,当时该厂急需制作1套价值100多万元的空调器模具,其中安排给他加工的是最复杂的部位,价值20多万元。凭着自己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耿家盛在仔细琢磨后建议厂方将原来设计的1个由背面固定的配件改为正面固定。

  经厂方采纳后此项革新取得实效:加工成本费用降到15万元,调试和维修更为方便,制成后一次试模成功。

  1998年为某厂制作长3.04米的塑料挤出丝杆时,耿家盛制作专用跟刀架,采用分段加工方法,制作出11件高质量的丝杆,为公司完成了近10万元的产值

  打那以后,耿家盛更加努力钻研车工技术,但举凡刁钻古怪的工件,别人不愿意做的,他都积极承揽,“有时候拿到活儿我不会干或者干不了,我就回家找老父亲,反正老人会帮助我。”从调到重机厂后的1984年到1999年,耿家盛先后获得8项和车工技术有关的奖项,在厂里成了人人知晓的“技术状元”。

  二

  云南工业欠发达,一个数字可以折射“欠发达”这3个字。

  “从1988年到2002年的15年里,云南全省高级技师只评聘出67人,缺乏高级技术工人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如此,这还影响到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影响到职工就业、加薪等经济利益。”云南省职工技协办主任金毅说。

  进入新世纪,云南省总把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提升到通过提高职工技术等级,为之创造再就业和获得高薪的机会。

  “云南省各级工会目前正在力推的‘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和云岭职工人才工程’”,省总工会副主席潘红伟说:“工人没有技术连饭碗都保不住,其他权益从何谈起。”

  据他介绍,从2002年开始,云南省总联合省劳动保障厅等几家单位,开始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到2007年,大约5年时间里,通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有50名高级技师脱颖而出,其中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年仅24岁。

  幸运的是,耿家盛乃其中一员。

  从油漆工到全国劳模和“兴滇人才”,耿家盛的好运始终是和工会的努力托举联系在一起。

  在“全国职工技术技能大赛”决赛中获得车工第14名的好成绩后的2004年5月,耿家盛被授予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同年12月,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5年获得省劳模和全国劳模称号,2006年7月4日,获得云南省政府授予的首届“兴滇人才奖”,获得奖金30万元,“表彰会一完,人家就给我一个存折。”

  耿家盛是这次10名获奖者中惟一的技术工人。

  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工会搭建的平台,耿家盛完成了从油漆工到高技能人才的蝉蜕。

  为了将车工手艺传承下去,耿家盛现在还带着5个徒弟。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